话说偏了,其实给月儿她们做羽绒枕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嬴胜再带着月儿去县城逛悠的时候,看到月儿有点冷。由于这个时代并没有棉花这种东西,况且就算有,没有轧棉机这种工具,棉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东西。
话再说回来,看到月儿瑟瑟发抖,嬴胜本想在县城街头转悠,找一找造纸的工具,可是在看到月儿样子,嬴胜转变,目标想找找看哪有卖棉花。
可是转了一圈,没有找到卖棉花的店铺,他这才想起,棉花这话这种东西,好像是在明代以后才开始普及开来。在此之前,棉花并没有怎么普及。普通人一般穿麻,而有钱人、勋贵、官员之类的人,是穿丝绸的。
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棉花这种东西,嬴胜叹了一口。看着月儿瘦小的身躯,嬴胜本想脱下自己衣服给她,可是刚有动作,他才想起自己也只穿了一件单衣。就在这时一个农户,挑着一篮子小鸡,准备去卖。
在路过嬴胜时,突然一阵风吹来,一根鸡毛飞了出来,轻飘飘的落在嬴胜的脑袋上。嬴胜把鸡毛从自己的头上拿了下来,正准备扔,嬴胜突然想起自己前世有一次穿着一件羽绒服打篮球,一不小心被一起打篮球的人,用坚长的指甲,一爪子把自己新买的羽绒服抓开一道大口子。由于是冬天,而且那个时候经常有风,被风那么一吹,衣服的绒毛直接飞了起来,那场景简直悲伤的不要不要的。
想起自己那件羽绒服,再看看自己手中的鸡毛,嬴胜眼前一亮,于是就给买了一堆鸡毛,简单加工了一下,然后让端木蓉缝制了一件衣服,然后把自己加工的鸡毛装进去。于是给月儿的羽绒服贬值做好了,剩下了的还没有用完的鸡毛,嬴胜为了不浪费,于是让端木蓉以同样的工序,制作出了羽绒枕。
躺在躺椅上,嬴胜看着在地上蹦跶的鸡鸭,陷入了沉思。自己要不要开一个服装店呢。现在是冬天,普通的御寒装束肯定不会太好。杜甫曾经写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虽然这首诗写的是权贵人家的骄奢淫逸,以及平民的悲惨生活,但是同样也从另一方面写出平民的御寒服饰实在是太少,不然又怎么会冻死呢。
春生夏长,秋收冬灭。在这种时代,冬天永远是残酷的剥夺的人生命的季节。
开服装店,嬴胜一边思考可行性,一边感叹诗人张养浩所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然了张养浩所说并不是他现在想的这种场景,但是也并不妨碍嬴胜对这句话的认同。
秦皇汉武也好,唐宗宋祖也罢。对于百姓永远的不过是在奴役,稳定自己统治,何曾真正的为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民众着想呢。
天下兴亡,皆苦百姓。
躺在躺椅上,嬴胜原本有些迷茫的心情渐渐清晰起来。因为他已经决定自己去开一个服装店。既然已经决定嬴胜也就没有什么好迷茫,安心的开始享受起这冬日里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