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恋爱季(合作) > 第二百四十五回 结局

第二百四十五回 结局(2/2)

遍吧。

    看了第二遍,感觉怎样?感觉还是一知半解,算了,不看了……

    虽然看不懂,但是我已经在同学之间树立了高大的影响:班上唯一一个读过《三国演义》的三好学生,不,乖学生。于是,在百无聊赖或者想装一下的时候(尤其在异性面前),我总会说一些有关三国的故事,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什么三英战吕布,什么火烧博望坡,什么孔明卧龙之类的。当然除了吃惊、无视和鄙视,我没有找到哪怕是一两个异性的青睐。在那个读书就能泡到妞的年代里,我是不成功的可怜虫。

    而那本在新华书店买的《三国演义》,至今还安静地躺在我的书柜里,努力地吃着灰……我不打算拿起来看,也没有打算卖掉,因为那是一段有关青春的记忆,我不想年老的时候,我身边竟然没有一件物品是有关我的青春的。

    后来……

    后来考上了高中,因为学业繁忙,我跟《四大名著》无缘三年;后来考上大学,因为荒废日子,我跟《四大名著》无缘四年;后来出来工作了,因为工作(对,因为工作),我跟《四大名著》依旧无缘。

    后来……

    后来在某一个时刻(对,某一个moment),就在我百无聊赖(更多的是迷茫无措)的时候,我想到读书来纾解心中的闷气,于是我打开了书本,打开这一本奇书。当打开几页之后,我平静并且庄重地合上书。因为……因为我已经没有初中看书的那一份心情了,是的,我没有这一份心情了。

    是什么样的心情?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懵懂的三好学生,以为读书就能出人头地,麻雀飞上枝头也能变凤凰;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工作若干年、快奔三的大叔,麻雀依旧是麻雀,凤凰依旧是凤凰,你大爷的时代还是你大爷的。路在哪里?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我没有心情再看一次《三国演义》,现在是一个快餐式的时代,要我看一本砖头似的书?臣妾做不到啊!

    但我心中还是有一份“三国”的情节,既然不去看书,我还能写书吧!

    忘了介绍我自己,我是一个平凡不能再平凡,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安静的美男子。但我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对于历史方面的书,不仅如此,我还有浓厚的文字功底。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呢?至少在高考之前,我的作文几乎是满分的(主要是我写故事的能力太强了!)

    装13自嗨的时间说完,要言归正传了。

    当我决定写书的时候,我发现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以《三国演义》为例,这本名书洋洋洒洒几千万字,作者(我的本家)用了多少年头,多少岁月,多少血汗才能完成这本书啊?按我这个**丝写书的进度,恐怕也写十年八载吧。当时心情是忐忑,是不安,是痛苦的,写书这一条路并不好走,因为不一定会得到掌声,不一定得到认可,而且!而且!而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你孤身一人在战斗。换而言之,路不好走!

    但是,人有时候很奇怪。当你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起往事,会想起自己的有点,会想起自己的辉煌,会想起自己的战绩,会想起自己最好的一面,是的,我知道自己最好的一面,我了解自己内心的深处。我希望通过写作来表达我的想法,我希望通过书上的人物来表达我的思想,我希望通过情节来表达我的观点。所以……

    孤身上路总是痛苦的,你的这种痛苦没有人会知道,也没有人会了解。当你的十指触摸着键盘,当你的双眼直视着屏幕,点点击击,你感觉就只有你一个人在战斗,即使你的ài rén,即使你的朋友,他们不会帮助你,他们不会了解你。某人说得好:“写书写的不是文字,是一种寂寞。”

    2013年底,我开始写作的征程。很奇怪,虽然我想些有关三国的小说,当刚开始的时候我却没有这样做。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写有关自己的传记。为什么写传记(我又是历史名人),当时的初衷很简单,希望能把我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出来,以后好让我和我的子孙慢慢了解人生。(看来,我是一个装13自嗨的人。)

    写了一年多,发现实在写不下去,原因?写得太差劲了!我决定……决定……决定休息一下,以后再写。当然我不是真的再休息。写书,不仅仅考验作家的文字功底,还要考验作家的经历,考验作家的观点,考验作家的逻辑性……

    n个月后,我重新上路。这回我决心写有关三国的故事。

    三国的故事谁写的最好,当然是我的本家。我不是傻子,也不是蠢人,我不会与我的本家硬碰硬的。既然要写三国的故事,我只能另劈蹊径了。以我二十多岁的人生经历来看,人们不是喜欢八卦的,就是yy自己是某某,所以我决定。

    我决定写三国人物的爱情故事。当然,我不是写他们的历史(我不是傻子,也不是蠢人,我不会跟我的本家硬碰硬的。)我塑造了一个时空—三国,在这“三国”上,有形形*的人物,发生了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借着他们,借着这些故事,我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随意地写,不会设置什么开始,什么结局,所以故事只会是平淡平凡的故事,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所以大家会觉得这小说会很平淡很无味。但我们的人生不就是平淡平凡,无聊乏味但有趣的吗?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你喜欢上一件事情,即使再累再困,你也感到累得开心,困得舒服。写作对于我而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希望能把写作作为我的终身职业。记得有人说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小说主要分了几大部分,第一部分:刘备招亲;第二部分:刘协与曹华;第三部分,刘备的婚礼;第四部分,曹操出走;第五部分,赵云被围剿;第六部分,杨修相亲;第七部分,刘协孩子出生;第八部分,孙刘决裂;第九部分,高人显现;第十部分,司马懿fù chóu;第十一部分,孔融jiāo yǒu。

    在这十一大部分中,也写了许多小故事。例如,关羽与貂蝉,吕布fù chóu,周瑜与小乔生孩子等等。

    如果你们问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我最喜欢的就是赵云被围剿、杨修相亲、高人显现等几大部分。

    赵云因为刘备的婚礼声名鹊起,所以获得“国民男神”的称号,各方诸侯心怀鬼胎,都想利用赵云,后来赵云在主公刘备等几人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进入巡捕局,“国民男神”的名号还在,可惜人已经成了巡捕。在这个故事中,一些人物逐渐浮上水面,例如,“狗仔队”队长公孙瓒在这回就当了一次号令三国记者的老大;“金牌记者”太史慈是如何阻拦赵云的;“神算子”费祎是如何“料事如神”的;巡捕局的大体格局是怎样的。当然,这部分故事最重要的目的是:赵云的出现。

    当然,这部分的故事也留下了一些疑问?赵云遇到的樊氏的背景到底是怎样的?太史慈的背景是怎样的?巡捕局两大分队是怎样的?“武榜眼”华雄会跟赵云和丁奉发生哪些故事?

    写杨修相亲的故事,是我的“曲线救国”。因为,我不可能写类似“杨修之死”的故事;我是通过这个故事,反应了一些背后的东西;杨修为什么不能找到对象;婚介公司是怎样运作的;刘协为什么被成为相亲最强等。杨修这类型的人在社会普遍存在(但不可能跟杨修的特性一模一样),他的相亲过程很搞笑,最终引出了一场“电视剧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