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孙和平三兄弟在家里吃饭,只要不提救赵大菊的事,张金凤并不反对留他们吃饭,家里现在不差粮食。今年队里已经开始准备把地分到户,以后每家每户单独干,他们老两口身体好还能干得动,更不会差粮食吃。
他们老两口粮食蔬菜都能种,家里还养猪,养鸡鸭,连油也种的有油菜花,一年到头除了招待客人的时候去买点猪肉,剩下花钱的机会也就是人情往来。用钱的机会并不多,家里什么都有了,他们一把年纪衣服也不用年年做新的,到年底一算还能存不少钱。
赵大海让张金凤杀了一只不怎么下蛋的老母鸡招待几个外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在家里吃饭,赵大海也不小气,又是杀鸡又是杀鱼的,在农村已经是招待贵客的标准,任谁也不能在这上面说嘴。
孙和平情绪复杂的吃了这餐饭,上一辈的事情他们兄弟都不太了解,但是那是他们的亲妈,怎么也不能放弃治疗的希望。吃过饭,赵大海也难的管孙和平,他出门去稻田里去了。
孙和平没办法之下也只得跟着赵大海身后去了田里,他一个城里人,看乡下哪都不舒服,但是为了救亲妈只忍耐着。赵大海只当没看见后面的人,不过一路上遇到生产队的人,都和他开玩笑这外甥不错,城里人还跟着他下田。
赵红军接到赵桂芝的信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都是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姑姑,又哪里能想什么办法。正在绞尽脑汁想办法的他还不知道赵大海和孙和平有关系已经有所缓和,至少生产队里再没有拉着赵大海老俩口说三道四。那天张金凤又是杀鱼宰鸡的招待外甥,生产队和赵家本家的人都看在眼里。赵大海也没有把几个外甥赶出门,至于其他的事,本家的人说都说了,但是赵大海不听,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又不能强按牛喝水。
赵红军没想到合适的办法,林晓玲就给出了个主意,孙家不就是想找人捐肾救人,让公公先出来躲一阵子,孙家找不到人自然会转移目标。赵大海又没有成功配对,只是有可能配对成功,也不是一定要直系血亲才能配对,他们也可找其他人去做配对。
赵红军考虑一番,觉得这主意还真可行,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说服赵大海。嘴上说不愿意救人,不去医院做配对,可是赵大海也没有把孙和平赶走,甚至还留他们在家里吃饭,态度是一天天软化,时间再久一点说不定都能点头同意去配型。
赵红军心里是不想让赵大海一把年纪还去折腾捐肾,见都没见过的姑姑比陌生人还不如。他自然不愿意牺牲家人去救她,但是这件事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赵大海。赵大菊对他来说是个陌生人,可是对父亲来说意义完全不同,那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妹妹,感情非同一般,救与不救他都能理解。
赵红军寄了一封加急挂号信回去,他怕父母不清楚情况,还特意跑去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又去部队医院找熟请教了肾移植的相关情况,另外单独给赵桂芝写了封信,让她周末回家和父母好好说说。
说起来这件事最反对的不是张金凤,也不是赵家三兄弟,而是赵桂芝,她从知道消息开始就表示强烈的反对。她反对理由也很简单,父亲年纪大了,几十年没见面的姑姑跑出来想要一个肾,哪来的那么大脸。
赵桂芝收到信后等不及周末,当天晚上就请假赶回家,她离家近第二天早上再赶去学校上课也来的及。
张金凤看到女儿上学的时间回到家里,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急的她拉着赵桂芝赶紧问东问西。赵桂芝顾不得回答张金凤的问题,赶紧问起赵大菊的病情,又重点关注了赵大海现在的态度。
当得知孙和平还留在柳城,但是两个弟弟已经先回家的时候,她可真是有点佩服,这都快一个月孙和平还没死心。这要不让赵大海捐肾,她一定看孙和平一片诚心的份上,劝人家答应下来,“救人一命,甚造七级浮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