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三栖特种兵 > 三栖特种兵第81部分阅读

三栖特种兵第81部分阅读(2/2)

获得了特殊恩宠吧,却自始至终不知道主人已经身陷囹圄。

    这也让阮世雄甚为感动。因为麦轲等人没有任何人像犯人一样对待他,尤其是在他的小妾面前,这给他留保留了尊严。也没有让他的小妾有不必要的担心。

    随后,麦轲开门见山地对他讲,远征军对御林军势在必得。在这个前提下,远征军会尽可能使用不流血或者少流血的方式。

    “这次与阮先生见面的目的,就是为了先生的亲兄长阮世英。他身为御林军司令。如果能够放下武器,接受远征军和平改编,就是立了大功,必定得到重大奖赏。作为他的弟弟,不知道阮先生有何建议?”

    阮世雄知道自己这个弟弟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虽然身为兄长。政治上的一切安排都是听他这位弟弟的。没有自己的安排和策划,兄长虽然英勇善战,却一天也不能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风浪中站稳脚跟。

    而没有了他这个弟弟在朝政中呼风唤雨,他这个军队中的职位也没有意义。因此,二人必须同进同退,唇齿相依。

    他被远征军活捉,一开始并不服气。同时,他也认为,手掌重兵的哥哥一定会救他出去。即使皇帝,也不会忽视主宰失踪,而不闻不问。

    可是,两天过去了,什么动静都没有发生。而且首相府和皇室都在正常运行,原来倚为膀臂的那些暴徒也被一夜扫光。他知道这些都代表了远征军掌握了局势。现在找他谈判,证明了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后准备,要拿军队开刀了。

    这些消息不是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的,而是从公众的渠道。远征军只是限制他自由活动的自由,却没有切断他与一般消息来源的联系。也就是说,老百姓知道的事情他也都知道。

    因此,他现在断绝了被救的念想,开始担忧其大哥的命运来。根据他对大哥的了解,如果不是得力的人从旁解劝,他一定会死硬到底的。而死硬到底,一定会玉石俱焚。

    而这个解救的机会,看来麦轲打算给他。他焉能不紧紧地抓住?

    有了这个心愿,接下来的谈判就相当和谐了——不是指结果,而是指气氛。

    “我哥哥比较死脑筋。他别人的话很难听得进去,除了我以外。就他现在的心态,我知道他是一定会顽抗到底。这对他来说,是明摆的事情:他当这个司令就是要这样。”

    “那么阮先生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劝劝贵兄长?有什么条件都可以提,我一定尽力满足。”麦轲说到。

    “目前只有一个好办法。把他约到这里来!他同意了你们的要求,最好;如果不同意,就把他扣起来,强似顽固抵抗,最后被你们消灭。不过,我还是有很大把握劝服他的。”

    看来这阮世雄真正是识时务的俊杰,对形势的把握非常精准,出的主意都是最有利于自己兄弟的。

    “好!就按先生说的办。如果他不同意,我们会给他机会,让他的御林军和远征军正面交锋的。”

    四个人又嘀咕了一阵,把这个方案具体化。

    功夫不长,一匹马就飞出了远征军营,朝御林军的营地冲去。

    阮世英接到弟弟的亲笔信,要他去一个地方见面。

    虽然这个方式不符合他们平日相见的习惯,但是弟弟的信没有错,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按照信中指示,跟随这送信士兵而去。

    到了远征军所在地,大家当然都作了一些隐蔽的工作,至少外部看不像一个兵营,这位御林军司令见兄弟心切,也没有来得及仔细观察,否则,凭他的军事素质,不难看出众多破绽。

    兄弟见面,阮世英这才知道弟弟已经失去自由,是被禁锢在这里的。他不禁大怒,拍桌而起,问什么人这样胆大包天,敢和他们兄弟作对!这兄弟俩在安南,绝对是一跺脚,整个安南都回颤动角色。

    阮世雄苦笑着说:“大哥息怒!这都是我自愿做的。否则又怎能让大哥来?你坐下,听我说。”

    第362章 鸿门宴上联欢

    “皇上有令——禁卫军和御林军全体军官今晚大联欢!”

    阮世雄和阮世英兄弟见面结束不久,就冲皇宫里传来这样的指令,分别传送到了京城的两大部队。

    这两大部队一个驻守在皇宫,一个驻守在城东。前者负责皇宫的守卫;后者负责防守四门和城墙。

    整个富春的建筑,不管是皇宫,还是全城,都是仿照大清的皇宫和京城的规模和样式。

    今天上午,阮氏兄弟见面以后,阮世雄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和大哥说了一遍,告诉他目前最佳之策就是配合远征军,和平交接军队;而武力对抗是最坏的选择,胜利没有任何指望。

    他也介绍了朝官都跟从了陈独清;那些暴徒据点全部被夷平,甚至皇上都支持远征军了。

    二人都知道皇上一直对他兄弟不满,但是也畏惧他二人的势大,许多事情只是忍辱求全。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皇帝竟然宁肯支持外人,也不支持他二人!毕竟二人还是为了安南呀?

    这真是让他们既沮丧,又莫名其妙。

    经过弟弟一番介绍和开导,阮世英也觉得事不可为。军人的意识中,只有两个选择——打或者不打。

    要打的话,总有个为谁打的问题。如果知道得很清楚,打输打赢都是次要的。但是现在皇上都支持远征军了,打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为自己打,已经知道打得结果是最坏的,为什么还要打?

    最后,兄弟俩达成了共识,要带领御林军投降。有了这个共识就好办了,阮世雄通知外面的守卫告诉麦轲他们过来,有事情要商量。

    同来的还是这三人组。主要是一起确定两件事情。第一,如何和平接收御林军;第二,最大限度地给这兄弟俩相应的利益。

    如果利益有吸引力的话。干活的人会更有积极性。于是,第一项讨论的就是具体给二人什么样的待遇和奖赏。

    其实二人还真没有确定的要求。基本要求的二人和全家的安全不用说麦柯也会保证。但是麦轲向来赏罚分明,在他的能力和权力许可的情况下,给于合作者最大的好处。

    第一条,如果他们还想担任军队或者政府的官员,麦轲负责安排他们责任比现代更大的职位。一切待遇也随着那更高的职位提高,与新的体系匹配。

    第二条,如果他们不想任职。只想过平凡的生活,麦轲会奖励他们巨额财富,让他们一生都用之不尽。

    第三条,如果他们愿意迁移到其他国家。麦轲负责安排他们在选定的国家安居。并提供必要的保护。

    第四条,为了自卫的需要,他们可以带走所有的嫡系子侄,别管他们现在的职务是军官还是士兵。

    第五条,任何其他事情。只要提出来,麦轲又能做得到,就一定满足。

    兄弟二人一听这些条件,马上就理解了麦轲具有百分之百的诚意!从而从心里放松下来。他们真的缺少财富、在乎职务的高低吗?当然在乎!但是不是那么绝对在乎!

    绝对在乎的是找到那种完全感和信任感!

    现在虽然没有进入到具体条件的讨价还价,他们找到了这种种感觉!

    因此。关于以后的对待问题就嘎然而止,阮世雄表示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着急,可以以后有时间再谈,先把如何和平接交军队商量好,而且要尽快办妥,以防夜长梦多。

    麦轲等人对阮世雄的政治智慧也暗暗钦佩,觉得和这样智慧的对手打交道也感觉痛快。于是五个人齐心合力,很快就拟订一个方案。

    说是皇帝的御宴,皇帝却没有亲自参加,而是委托了两大首宰主持,一个是前首宰,一个是真正的首宰,可是这种变化谁也不知道,只知道这两个以前很不对付的人现在非常默契。

    两员主持的武将就是御林军总司令和禁卫军总司令了。这二位原来也是互相别苗头的军头现在也非常友好,有说有笑,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对立。实际上,现在也真的没有对立了。

    虽然,这四个主持人心里明白这个皇帝御赐联欢会的的目的,御林军的军官却一无所知,他们丝毫不知道这个宴会是名副其实的鸿门宴。

    而那些禁卫军的军官他们也不知道这是鸿门宴,不过,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因为他们不会受到波及。

    今天宴会的规模确实很大,足足坐满了一百桌。每桌上除了一位来自禁卫军、两位来自御林军以外,还有五个人来自地方部队。

    来自什么地方?据他们自己说来自什么河内呀、西贡什么的,反正大家谁也不认识谁。

    开始的时候首宰阮世雄说了几句话,说是代表皇上感谢大家来,感谢大家守卫国土为民效力,今天请大家来就是痛饮几杯美酒,叙叙旧,谈谈友谊,结识朋友。请大家都开怀畅饮。

    然后宴会就开始了,酒过六巡,菜过十味,大家都熟络起来,都放松了心情,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就大吃大喝起来。

    突然,两位司令官同时站起,高声说:“接到皇上命令,御林军、禁卫军接受大清远征军的改编,我们坚决遵行皇帝的御旨,有不服从者,军法从事!”

    着命令一出,宴会厅顿时大乱!

    不过细看,每桌上顶多只有两个人大吃一惊。因为禁卫军的人,已经事先知道消息。奇怪的是,那些外地来的军官也不动声色。

    至少有一半御林军的军官跳了起来,大声嚷嚷,说这是假传圣旨,不要听他的!

    还要再嚷,冷不防刚才还无动于衷的五个外地并,突然行动起来,两个服侍一个,一下子就把御林军军官治住了。

    手脚制伏,嘴还在那里乱嚷,这些外地兵一个刚才没有动手人,伸手一摸,触及他的嘴部,叫声立刻就没有了,显然是点了哑|岤。

    御林军司令阮世英一声令下,这些闹事的人全部拉了出去,几乎是所有的与会御林军军官。

    其余的人继续饮酒吃菜,直到尽兴。

    第363章 扫除最后障碍

    宴罢,麦柯等人和阮世英、阮世雄兄弟二人,一同前去解决那些被俘的御林军军官。

    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些人还是要归阮世雄兄弟最后处理的,对他们的限制只是防止他们影响大局。

    仔细查点人数对号入座以后,阮世英的脸色大变!

    阮世雄忙询问出了什么问题。阮世英告诉他御林军两个最可能出麻烦的旅长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在这些被俘人员里面!

    他们明明是来参加了宴会的!

    经过询问,知道当时情况的几位阮氏军官说他们恰好在那之前出去方便了,然后就没有回来。

    这个情况十分严重,如果让他们回去,把他们的两个旅拉出来和远征军作对,那麻烦可就大了。

    因为他们的两个旅正好是御林军的两个王牌旅:一个是青龙旅;一个是白虎旅。战斗力都非常强悍。

    二人赶紧找到麦轲向他汇报了这个重大隐患,建议立刻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检讨了自己的疏忽。

    麦轲听罢,苦笑一声,到:“该来的还是要来,最终还是要打。”

    转过头来安慰阮氏兄弟:“不要着急,不要自责,你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他们如果出来反抗远征军,也是好事,正好让他们见识一下远征军的军威!”

    然后对六划和杨威说:“通知石达开和马乱世,正式启动第二套预备方案,密切注视敌人动静,我们这就过去。”

    同时邀请阮氏兄弟和禁卫军司令,一同前去观战。又对身后一直跟随的陈曦悄悄地说了一句,他转身去了。

    他要去向皇帝报告这里的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征求他的意见,让他自己确定要不要也去观战。

    等麦轲等人赶到御林军营的时候,大家分成了三拨在那里正在对峙。

    其中青龙白虎旅一拨;忠于阮世英的一拨,另一拨自然就是远征军了。

    青龙旅的旅长叫赵青龙,白虎旅的旅长叫钱白虎。二人回来后马上集合起自己的士兵,告诉他们说总司令已经投降远征军,就要回来对他们屠杀,现在唯有拼死反抗一条路。

    虽然说这两个旅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事出突然,他们也是忙乱了一阵,才集合起来。

    这时候,其他旅团也察觉了他们的动静,虽然不知道具体原因,也不知道他们集合是什么目的。也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虽然也没有具体目的。这种准备还是让青龙白虎二旅不敢轻举妄动。

    石达开和马乱世等远征军负责人,早就按照六划的部署把兵力调遣到这里,对这御林军隐隐构成包围之势,杨威等人去赴宴。临走之前,特别叮嘱他们提高警惕,防止御林军有变故发生。

    现在所有的远征军,除了留守的二千和赴宴的每桌五个人以外,都在这里了。那些在宴席上自称是外地来到军官实际上都是教导团的军官,一共五百人。

    从人数上说,远征军现在是七千五百人,青龙白虎旅各有三千人,共有六千人。远征军人数已经占优。

    等阮世英等人一到。忠于他的这些御林军,人数上依然有一万四千人,也对这两个旅展开了进攻的队形。

    赵青龙和钱白虎发觉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妙,悍然发起了攻击!

    它的攻击目标不是自己原来的同伍,因为他们知道其他御林军的战力虽然比他们差点。也依然是非常强悍的,尤其他们攻势,对方守势,进一步缩小了差距。

    如果再不冲不起,禁卫军再一出动,他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而事实上,禁卫军也已经调出了一半人马,前来参加对他们的围剿。

    现在,这两个旅已经被皇上定性为“叛军”。

    他们的目标对准了远征军!而且一开始就是全部出动,没有留任何后手。

    麦轲、六划、杨威一到,直接来到了最前线,刚准备进一步了解情况,敌人就反动了殊死进攻。

    麦轲举中调度,六划和杨威分居左右,正好迎上两个旅的进攻锋头。冲在最前面的分别是两个旅长。

    “哐”的一声,六划挡住了赵青龙;杨威挡住了钱白虎,既然都是势均力敌。

    两将相斗,下面的兵也捉对厮杀起来。这个时候不比寻常,等待斗将的结果。

    这时候,体现出了战术优越的好处。单打独斗的唐门精锐虽然也不落下风,但是也都个个陷入缠斗当中,短时间不能解决战斗。

    可是马乱世的长矛队,石达开的大刀队和长矛队就不同了。只见他们长枪排成森森抢阵,整齐划一地向前突刺。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声大喝,丈八长矛也一吞一突,向前凶猛进击,根本就是挡无可挡。

    大刀队就更厉害了,他们的武器都是一色的青龙偃月刀,使出的是一个简单的轮转刀法,就只前的人举刀和劈刀交叉进行,总有一半的人在劈砍,另一半人在举刀待劈。不管前面有多少人,都会被卷入这个刀阵当中。

    功夫不大,战局就发生了变化,除了右翼的杨威堪堪挡住敌人的攻势以外,中央的石达开、左翼的马乱世都已经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反而向敌人压了过去。

    不一会功夫,两支反攻的队伍进攻到了两个旅的中军。大家脚步不停,准备一鼓作气,拿下旅部。

    突然,刚才还紧闭着的前门大开,里面涌出了两队重甲兵,每一队都有五百人。这是两个旅的老底,眼看形势危急,就把他们抛了出来。

    两个重甲队用的都是狼牙棒,重达五十斤;可是他们都是单手举棒,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巨大的厚重盾牌,一手进攻,一手保护,可谓攻守全备。

    进攻的大刀队和长矛队全部被阻挡住,不但不能突破他们的阻挡,继续前进,反而给迫了回来。

    刚才被压着打的其他人也乘机喘了一口气,接着又反扑了上来。

    麦轲没有参加具体打斗,他在观察整个对敌局势,见到敌人的重甲兵厉害,知道这时敌人的最后倚仗,不破了它,敌人就可能趁机逃脱。破了它,敌人军心动摇,就等于最后解决了问题。

    他看着那些装甲兵厚重的装备,几乎无懈可击的防守,心里琢磨怎样破除。

    看了一会儿,忽然笑了。

    第364章 各有所长善用

    麦轲为什么笑呢?

    他觉得自己有点钻了牛角尖。

    敌人不就是想跑吗?着急的该是他们才对,我们不必着急。

    即使不挡他?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