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三栖特种兵 > 三栖特种兵第123部分阅读

三栖特种兵第123部分阅读(2/2)

丐帮眼线,今天派人送来情报。说在贵、湘、光西交界处,聚集了大批官兵;而且比较反常的是,那些湘兵似乎是可以随便越境进入光西。

    “这是一种非常反常的情况!因为二省一直关系紧张,打架时常事。即使不大,也是每天横眉冷对。

    “我也知道那个重兵汇集的交界点,正是我们原来预定回家的切入点!

    “所以,我赶紧向你汇报这一情况,看看是不是对原几划进行调整。”

    乜世人神情话语上也是充满了担忧。

    “我的人也发现,在原定进入光西的那个地段,有大量的军队防守;非但如此。而且还在调集更多人前往。

    “更可忧虑的是,他们还有纵深配置,从预定切入点开始,一路下来直到我们的目的地。都是层层设防。

    “我认为,我们要重新考虑原定的切入点。”

    吴仁晓最后也补充道,不但比前两人的忧虑更大,而且直接提出改变原来的计划。

    麦轲骤起了眉头,看来事情正在向着他想极力避免的方向演变;敌人一方,定然有高人指点!

    “把地球仪拿出来!”

    吴仁晓从装备袋中掏出地球仪,又把那一段详细地图展开,然后给小乜和吴先生介绍了一下怎样使用它。

    四个人对这前面的地段各自思索起来。

    看来原来认为的最佳途径已经变成最危险的路线,只能抛弃,否则,无异于自投罗网。

    除了那条路线,还有二种可能。

    一种是走回头路。这样可以令敌人出其不意,至少开始阶段可以避开敌人的拦截。

    当是最早的问题依然存在,就是路线太长,而且都在敌人的控制之下,他们有时间进行调整,重新部署兵力,最后还要落入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

    那么继续往前走,但是改变切入点?这个方案建有其它方案缺点和优点,恐怕也是唯一可以考虑的做法了。

    但是,如果还是和过去的两天一样,那么这种改变的效果几乎等于零,所以必须有其它的补充措施才能见效。

    先看看有没有这样的路线吧。

    于是大家再次把目光集中到明天要走的路线上,在沿途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经过大约十分钟的比较和权衡,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把进入光西的切入点放在打狗河畔。

    选中这个切入点的主要原因是沿途有许多山林和河流,根本就是荒无人迹的所在,敌人估计不会觉得他们会选这条绝路——不用人拦挡,就是让他们随便走,十有八九也走不通。

    麦轲和石达开凭借自己的特殊技能,觉得通过这样的地区难度不大,虽然不仅仅是他们两个,还有六千属下呢。

    为了确保这条路线成功,麦轲又安排了两个辅助行动。

    首先,调来玄枭驱逐那些靴雕,让敌人成为瞎子,至少让他们失去空中的侦查手段;地面上,也要求云贵方面加紧防守边境线,不放敌人的情报人员过来。

    然后,让吴先生组织一支六千人的云贵部队,冒充远征军,继续往三省交界地点赶去,衣服旗帜什么的都要弄得一样。

    到地方以后,也要佯攻边境线,如果攻不下来,继续;如果攻下来了,就地防守,一定不要继续深入。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时间安排。

    远征军要在夜间出发,然后进军到打狗河,潜伏在那里不动,等第二天早上伪装部队过去以后,再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越过边境。

    如果有守敌,一定要把他们一网打尽,以免泄露大军的行踪。

    为了让伪装的远征军更像,麦轲让小乜负责这一块,另外给了他一个班的兵力,都是原来教导团的成员,可以保证云贵兵更像远征军的风格。

    安排妥当,小乜带着一个班和吴先生马上走了,他要把人安排好,在凌晨一点过来换班。

    远征军则在凌晨一点出发,去打狗河潜伏。

    第583章 密林野猪开路

    打狗河在身边喧闹地流淌,麦克和吴先生并排趴在地上,悄悄耳语;身后六千大军摒心静气,卧倒在地上,安心等待。

    他们经过四个小时的夜行军,终于在凌晨六点,天还大黑的时候,赶到了这里,准备在伪装的远征军过去以后,沿着打狗河偷偷潜入光西境内。

    刚才吴先生给麦轲说了一下打狗河的由来。

    打狗河,一方面是当地壮族语言的音译,意思是弯曲的河流,这也符合事实,因为麦轲刚刚经过的一小段,就拐了七八九个弯。

    另一方面,汉语的打狗河,更符合名字的真实含义——因为这条河里有一种打狗鱼!

    这打狗鱼,不知道什么原因,是当地的各种狗狗喜欢吃的食物,不管是家里养的狗,还是野地里窜的,也是一大奇事,当地的八大景之一“犬夺猫食鱼打狗”,就是特别指这个自然现象。

    狗跟根猫争夺猫最喜欢的鱼吃,还不是特别出奇,最有意思的是,这些狗还不是鱼鱼的对手,反而被鱼吃了去。

    原来这种鱼颇有智慧,一般是三条鱼一组,一条出水,引诱狗来捉鱼,另外两条鱼则埋伏在两边,只要狗一伸头咬鱼,两边的鱼就来个高高跃起,摇头摆尾。

    摇头只是辅助动作,关键是摆尾,打狗鱼能打狗,关键在于那个摆动的尾巴,那样凌空一甩得力量,起码有四五十磅的力量!

    狗头瞬间被打狗鱼的摆尾集中,立刻晕头转向;这时中间当诱饵的鱼也趁机挑起,一口咬住狗鼻子,拽下水来。

    狗虽然会游水,但是比起鱼来。显然不是一个级别,况且被叼住了鼻子,就跟没辙了。

    盖因狗鼻子是狗身上最敏感的地方,比牛鼻子敏感多了。因此。制伏蛮牛要牵鼻子,制伏狗牵鼻子更有效。

    狗鼻子被制住。狗就被鱼乖乖地拖到水里;但是窒息的难受很快就导致倒霉狗的垂死挣扎;这时,另外两条鱼也来帮忙按住狗,防止它逃脱而去。

    分钟以后,狗的真正厄运才降临——打狗鱼家族倾巢而来!

    大群上千。小群几百,蜂拥而上,把这只狗完全覆盖!

    再过分钟,群鱼散去,只剩一堆狗骨头静静躺在河底。

    麦轲还真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故事,不禁问吴先生:“打狗鱼如此凶狠,也会吃人吧?”

    吴先生摇了摇头:“还真不吃!大概不对口味吧?非但不吃人。还听说它们救人哩!有人失足落水,就被它们拖出水,放在河岸上。”

    二人正在讲古,叙说自然风情。远远传来脚步声,这时天色已经明亮,假冒远征军走了过来,为了配合远征军的偷渡边境,他们今天也提前出发。

    事实上,他们就没有睡觉,因为昨天晚上才确定,把他们组织起来,又与远征军交换服装,就闹腾到二点多了,所以他们稍微休息了一下,就上路了。

    假冒远征军过去以后,对面的清军也随着行动,时间相差不超过十分钟,看来配合得已经十分娴熟了。

    麦轲早就知道清军沿河设防的兵力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排,他们的位置和武器配置也都心中有数,本来自己这一方只要上去一个排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为了保证隐秘不泄露,麦轲决定杀鸡用牛刀!

    他自己亲自出马!带着三十名卫队队员!这种力量,就是对方都是大内高手,也难以对抗了。

    他们的身后,还有一层保险,先锋连紧跟着也压了上去!

    结果,那些刚刚送走大队,送了一口气,正准备回去早餐的清兵,在麦轲等人的突然袭击面前,没有超过一合之将,全部被擒下,一共三十二名。

    稍事审问以后,麦轲点了他们的昏睡|岤,没有什么危险,十二个时辰以后自然醒转;在那些本来有明哨之处,也依然摆上一个士兵,靠着什么东西站立,远看绝对没有什么破绽。

    麦轲作这些处理的时候,石达开已经率领大军快速通过边境,如同鱼入大海,转眼就消失在密林当中。

    麦轲等人也迅速跟上,最后有一个连队,负责消除痕迹,他们都受到过吴仁晓的指点,知道怎么掩藏行踪。

    第一步成功,大军开始面对来自自然的挑战了!

    开始的时候,大军途经之处,林木不是那么茂密,也不是十分高大;可是时间不长,高大的树木一棵接着一棵挡在了面前,开始比较轻松的砍刀开路,现在已经不行了!

    麦轲一看,前面挡路的树木已经不是砍刀所能对付,当机立断,把实现准备好的巨斧队调上前去,全都砍了它们!

    只见这些大力士,精赤着上身,挥舞起长柄巨斧,起码有五六十磅,左边两下,右边两下,然后就交给旁边其他士兵,用力一扳,大树就倒落一旁。

    因为林木太密,前方和左右往往都没有空地放存到下的树木,只好往后面倒,因此,大军只好在躺倒在地的树干树枝上行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巨斧队终于撂倒了所有拦路的大树,进入了一个相对低矮的丛林地带。

    尽管他们个个体壮如牛,这时也都累得如同老狗一样,佝偻着腰,弓着背,气喘如牛了。

    可惜好景不长,刚刚走出三四里远,前面又是一片更加辽阔、更加茂密的森林!

    刚刚在这段行军过程中恢复一点元气的巨斧队,二话没说,上去就挥斧猛干;可惜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开出不到一里的路程,就坚持不住了。

    石达开一看巨斧队已经难以为继,就在一般队伍中选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顶替巨斧队;可惜他们还是比巨斧队差远了,最好的小伙儿,也不过是砍倒一两棵;许多人光是举起巨斧,就用尽了力气。

    看到这种情况,一直跟着大队的云豹跑了出去;它一贯自由行动,麦轲也没有管它。

    麦轲和石达开聚在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困境。

    他们这条路是用指南针确定的,是一条最短的路线,看来改路解决不了问题,别处比这里的密林更有厚度!

    正在一筹莫展,前面忽然传来嘁哩喀喳的声音,似乎是大树倒地造成的响动。

    难道有人帮忙?或者是敌人?

    麦轲赶紧升空,朝前一看,只见密林的那一边,大树成排倒下!

    麦轲飞了过去,只见一群小牛犊一样的壮大野猪,正在拱树!

    只见它们一尺多长的獠牙,切豆腐一样,插到大树的底部,然后望起一撩,登时就翻倒一棵大树!

    第584章 过河马上拆桥

    看到麦轲飞了过来,正在野猪身边监工的云豹腾空一跃,与麦轲会合,麦轲乘势跨到云豹背上,心里已经明白,这一定是云豹利用它兽王的权柄,为远征军找来的帮手。

    虽然麦轲现在没有灵犀一动帮忙,不能和云豹直接交流,但是长时间的合作,一看云豹的神情,就知道它的思想动态。

    看它那又得意又骄傲的神情,就知道它正在显摆表功呢!

    麦轲当即掏出一瓶八十度,扔给云豹,以彰表扬。

    麦轲然后回到密林的这头,告诉远征军这个好消息,让那些还在坚持砍树不止的巨斧队,停了下来,正好休息一二。

    不过看他们那种比蜗牛还慢的砍树速度,麦轲就知道他们实际上已经无能为力了,还在坚持,只是表明一个态度!

    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那嘁哩喀喳的声音,就来到近前;紧接着,听到轰隆隆一阵响动,最后的大树也都躺倒,密林中开凿出一条通道!

    大家看向对面,只见十头野猪并排而立,猪头上的两只獠牙似乎发出凛冽的寒光,颇有所向无敌、唯我猪大将军的气概!

    它们的后面,还跟着一大群,至少有四五百只,和头前站立的十头不相上下!大概是野猪家族全家上阵了!

    麦轲对这些野猪朋友拱手相送,又给这片树林起名为“野猪林”,以表彰和纪念它们的贡献。

    云豹当翻译,转达给野猪听,那十头野猪张开大嘴吼了一声,大概是说“谢了”,然后就扭过头去。继续往东走,头前开路去了。

    大军大约又走了几十里,都没有遇到大片森林,一些小片的树丛或者零星的树木当道。被野猪三下五除二拱飞。基本上都没有形成障碍。

    正在行进,前面传来“轰轰轰”的沉闷声音。听不清是什么东西造成的响声。

    大家继续东进,响声越来越大,如同万马奔腾,犹如冰雹之前连绵不断的滚子雷。之前猛往之前的野猪,这时也有些踌躇不前。

    麦轲看了看云豹,云豹别过脸去,显然是告诉麦轲这个不归它管。

    麦轲赶紧驱豹到最前面,去和吴先生派来的向导打探情况。

    向导对这一带的地形地貌相当熟悉,麦轲一问,他就告诉麦轲说。很不妙,他们前面应该是六甲三峡了。

    “难道很难通行吗?”麦轲疑惑地问,他知道昌江三峡,那里险峻无比。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六甲三峡,不过一听这个名字,就有点令人心里发憷,即使险峻程度昌江三峡的一半,也会头痛万分。

    可惜怕什么就来什么!

    只听向导说:“何止很难!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你听说过昌江三峡吧?那里我也常去,跟这里一比,它们有这里一半的难度就不错了!

    麦轲一听,心里直冒凉气,一股近乎绝望的情绪蔓延上来——这是他以前绝无仅有的。

    雪上加霜的是,向导接着又说:“关键的困难还不在它们如何难以渡过,而是在我们要跨越它们,才能继续东进!而这打狗河曲折循回,这三峡在我们面前要出现三次,因此,我们也需要跨越三次。”

    “绕道而行不行吗?”麦轲抱着一线希望。

    “绕道当然可以。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岸边的险峻程度不比跨越差;二是路途遥远,绕完一个峡要两天时间。”

    咳,这还说什么!明明知道我们今天必须赶到目的地!

    说着,已经来到了发出轰鸣的峡谷岸边,大家只感到一阵凉风习习,顿时把急行军带来的浑身大汗吹散了大半。这倒是名副其实,刚才向导告诉他说这是三峡中的凉风峡!

    看前面,一道深涧横亘眼前,正是一个高达百丈的落差之处——只见清澈如碧玉的水流从高处一跃而下,一路欢歌、飞扬旋转地投入下面的深渊,造成巨大的轰鸣,然后一泄而下,转瞬远去。

    如果是平时,这里绝对是一个消闲去暑的好地方!

    可惜现在大家没有这个闲情雅致,凉风吹在身上,不是凉爽,而是热浪袭人,起码麦轲是心急如焚!

    他知道这时候急也没有用,他首先祷告求圣灵给他平静安稳的心,开启他智慧的眼睛;然后在面前深涧的上下仔细观看。

    这一静心观察,果然让他发现了可以做文章之处!

    虽然深涧的两岸也有落差,但是并没有涧中流水那样差百丈之多!更有意思的是,岸边已经降低了高度,而中间的河床还没有那么快降低,因而导致了有一段高处的河床与低处的河岸高度几乎持平!

    当然这种持平还是有两丈左右的距离,扯平不是直接的持平,而是斜角持平,但是这已经可以大有可为了。

    再看中间的河道,明显可以看出中间和两边不同。

    中间一条大约四五丈宽的平台状地带,水流比较平缓,明显高于两边;两边则是深沟,水流湍急,深不可测的样子。

    麦轲和云豹笔画了两下,意思是让它去和野猪沟通,再次去做苦力,去半里地外的树林里,弄来把八十棵大树过来,急用!

    云豹心领神会,跟那个似乎是野猪头领的哼哼两句,那个野猪头领扇乎了几下大耳朵,转头就跑了出去,身后跟着几百头野猪属下。

    时间不长,这些野猪就回来了,前面走着的野猪每两头抬着一根粗大的树干,呼啦啦一片响动。

    进到眼前,才知道这些野猪,把獠牙刺入大树里面,一猪占一头,昂起猪头,就这样把大树抬了过来。

    接下来,麦轲和石达开各抱一根大树,飞身跃过西端的深沟,凌空滞留在中间的平缓地带上面,把抱着的大树并排放好,作为继续铺设过涧通路的基础。

    其他士兵继续把大树,和麦轲第一抬的根并列,一直到五十棵大树排在一起。

    然后就是中间的平缓地带,先是竖着放四棵大树,?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