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0章(2/2)

舅一家脱籍呢?”做奴才有什么好的,还不如走出去做个良民。

    脱籍?

    赵姨娘有些诧异地低头看向靠着自己坐的闺女,“闺女,你是怎么知道脱籍的?脱籍是好事,可是咱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就没有了庇护。更何况要是脱了籍,你舅舅一家再落在太太或是王家人手里,那可怎么办呢?”

    探春听了就是一怔:她怎么就天真的将当初的事情给忘记了呢?

    赵姨娘所说的不无道理。若是赵国基俩口子落在了太太或是王家人的手里,那么赵姨娘就得一辈子当只鹌鹑,让人拿捏一辈子。

    与其那样憋屈地活着,还不如让赵姨娘一如原著般那么疯狂张扬。

    只是不出府去,难道要当一辈子的下人吗?

    赵姨娘一生的悲剧难道就不是因为这个身份吗?

    可是转念一想,宁国府那边抢了多少良家妇女回来作贱,事后也不过几两银子一张卖身契罢了reads;。

    看来,她真的是在贾家被关傻了。

    不,应该是和宝玉呆在一起弄傻的。

    “前儿跟着大姐姐读书,偶然提起父母为奴籍的人是不能科举的,刚刚又听说了舅舅家要有个表弟表妹了。所以才这般想的。”探春想过如果赵国基一家起来了,那么也能帮衬一下府里的赵姨娘。至少他们姐弟情深,将来举家发卖时,赵国基也能将赵姨娘买回去。

    只是太想当然了。

    果然庶女逆袭什么的,概率太低了。

    赵姨娘听到女儿这话,笑得有些苦涩,“就算是你舅舅一家出去后不落在王家人手里,但是只要娘在这府里一日,你舅舅家的人别说想要科举了,就是想要过的好,那也是难上加难。府里的事情,你还小很多事都不知道。府里也许没有能力帮人科举,可是却有能力让人科举不了。”

    大户人家后宅的水太深,太深了。

    “当初老太太那辈,有个姨娘很得宠,求了老太爷让他们全家脱籍出去了。可是出去没多久,那家人就吃上了官司,最后全家被官府给判了流放。娘听你姥姥说,是太太的娘家史家做的套。后来那家的哥儿正好赶上大赦,便从流放之地回来了,听说书读的好,一路都考上举人了,不知道怎么地竟然被街上的地痞打断了腿。”再之后府里的那个姨娘竟然在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难产没了。

    听到赵姨娘说起这事,探春才想起来。赵姨娘口中的那个清俊少年郎她还见过呢。人长的斯斯文文的,来府里拜见自家姑母时,她还看见了赖嬷嬷不屑的眼神以及嘴角毫不掩饰的算计。

    唉,你说说,她怎么就在这上面犯了傻呢?果然当初那些同人小说就不应该看太多。

    得,这会儿子探春不怪宝玉又开始怪人家同人小说了。

    还什么留得残荷听雨声,别管说的人是啥子诗情画意了,至少打扫荷花池的人是万分高兴。

    荷花败了也不用着急收拾了。

    偷懒都可以光明正大,理直气壮。

    京城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就算是国公府,也不会建太大的园子的。所以荣国府的花园很小,客人来了,也不过都去了贾母的院子里说话罢了。

    那里摆了几盆睡莲,又有太平缸装着的一些荷花品种,看起来倒真的好像是赏荷了。

    王熙凤一身金红两色的衣裙,又是宝石首饰,真真是贵气逼人,煞是好看。于是有意无意间倒是将今天的主角挤到了一旁,成了背景板。

    王熙凤自从和贾琏定下亲事以后,这两年越发来的少了。探春还好一些,至少是成人的内在,而三岁的宝玉却并不大记得清她的容貌了。

    不过只要长的好看,其他的细节在宝玉这里都可以忽略。

    好吧,在探春这里也可以忽略一大半过去。

    谁让她和宝玉是亲兄妹,都是经过质量认证过的标准颜控呢。

    王家嫁女早,到了王熙凤这里那就更早了。毕竟无父无母的,早点嫁出去也省心。

    今年刚刚九岁的王熙凤,婚期早早就已经定下来了,就是她十一岁那年的秋天reads;。

    她九月份的生辰一过,便会嫁进荣国府里。

    不过就算年纪小又有婚约,王熙凤的性格也做不出来扭捏之态。

    一来府里便是一大段子如流水般的奉承之语,哄得贾母一个劲的说她有多喜欢这个孙媳妇。

    也不知道贾母更喜欢凤姐还是更喜欢凤姐她二叔,不过屋中的人可不管这话真假,倒是也都顺着老太太的话说着老太太福气好什么的。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只要没有仇,这个时候也没有哪个来做客的夫人太太会说什么煞风景的话。

    探春一边应付宝玉的悄悄话,一边忙着打量凤姐,然后还要歪头打量立在王夫人身后的李纨的神色,又叫一个忙呦。

    于是并不觉得累的探春在发现李纨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时,非常不厚道地笑得更开怀了。

    嘻嘻,有人被人宣兵夺主了呢。

    叫你瞧我老娘那满眼的鄙夷,活该你要有一个八面玲珑的妯娌。

    娶进门的孙媳妇,和还未娶进门的孙媳妇,那也是竞争关系呢。

    人家都说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这贾家却正好相反,贾家就会弃除精华,留下糟粕。

    瞧瞧贾家这一门子的糟粕,也真是祖上没积德。

    这一次的宴会,因为来的都是亲近的亲朋好友,所以探春并没有找到机会溜出去见赵姨娘。

    不过她却知道赵姨娘过得还不错,不然也不会这么放心的玩乐了。

    等到秋天如期而至,荣国府上上下下都换了秋装时,探春便想到了办法。

    秋装不及夏衫轻薄,又不比冬装厚重,可是秋装也有秋装的美。

    于是荣国府的赏花二人组当真是手牵着手到处看着荣国府各院的大小丫头了。

    而有意无意的,探春和宝玉竟总是会去荣禧堂。

    时不时的探春和宝玉还会在荣禧堂的院子里和一些小丫头们玩个游戏什么的。

    每每玩高兴了,都能在正院呆上一个多时辰。

    虽然母女仍是不得见,可是挨的近了,赵姨娘也就知道探春是真的过得很好。

    以前她总以为是自已的宝贝闺女哄着让着宝玉,可是这些日子她闺女和宝玉在正院里玩耍时,却看到了宝玉这个孩子也是让着自家闺女的。

    看到这里,赵姨娘是真的放心了。

    同时心中也在感慨,那手段心机了得的正房太太竟然会发出这么一个纯良的好孩子。

    可惜这份感慨的真实度,赵姨娘自己是没有办法证实了。

    她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话

    这一日,赵姨娘房里的小丫头却找了二姑娘身边已经改名为小梅的春梅借了一个绣样子,傍晚时分,这小梅又在老太太的院门口遇到了三姑娘。笑着说了两句话后,各自分开。

    当天夜里三姑娘和宝二爷玩的晚了,便睡在了碧纱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