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44章(1/2)

    第四十四章

    无论到了什么时候,不是亲的就不可能亲密无间, 没有隔阂。

    用句最难听的俗语来解释, 那就是:羊肉, 永远贴不到狗身上。

    在这阳春白雪的红楼梦中同样也适用。

    从江陵成为探春的六年半快七年的时间里, 无论是王夫人于探春,还是探春对王夫人,两人之间其实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王夫人没有做到贾母对贾赦的消息封锁力度, 因为她还有个混不吝的妯娌。所以就算是她不说,也有的是人说起赵姨娘, 说起探春的生母。

    她虽然不担心庶女养大了和姨娘一起对付嫡系, 可是终究还是看不得庶出的在眼前显。本来以为可以慢慢像熬鹰一般的熬熟庶女, 然后让她一心向着嫡系,将来帮趁儿子,可是却被大房的邢氏给搅合了。

    王夫人只要想到大房那个邢氏,就觉得脑仁疼。

    那三丫头长的跟本与那赵姨娘一点都不相像, 她到底是从哪看出来这娘俩长的像,然后在那里说些为赵姨娘惋惜看不到三丫头长大的话呢?

    有些人的存在, 她是真的不咬人, 她只膈应人。这邢氏对于王夫人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让你就算是生气都无从下手。

    王夫人在想什么,探春其实差不多也能想到,不过那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探春并不在意。有些事情都是分利弊的。

    原著中的赵姨娘和贾环在一定程度上让探春过得比其他姑娘好,那是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可是同样的,她也成了王夫人钓鱼的主要对象。

    以未来成亲的对象钓着探春, 让探春明知道在与虎谋皮,也还是投鼠忌器。

    现在换成她江陵了,虽然没有了赵姨娘和贾环,可是同样的,她也少了短处被人捏在手心里。

    她不用担心亲妈亲弟弟被人打压收拾,她也不用担心银钱不够使,她更不需要担心王夫人将她嫁给诸如孙绍祖一般的人物,她活着并不求王夫人什么,自然也就不怕她什么。

    这荣国府,高兴了她就呆着,不高兴了就可以走。

    此时她的心态其实就跟当初恶心别人的史湘云差不多。

    众目睽睽之下,当着全府有头有脸的主子下人将黛玉比为戏子,黛玉那么伤心难过也只能回自己的房间里躲着,除了自己的房间,她连个去处都没有。

    可是罪魁祸首的史湘云呢,倒打一耙后,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受了委屈,要回家。

    凭的是啥?

    凭她史家还有人。

    而此时探春凭的又是什么?

    凭的自然也是这些。

    她把赵姨娘成功地捞了出来,她成了江太太,而自己也成了江陵。

    离开了荣国府,她未并会过得不如现在。

    她会留在这里,大多数的目的都已经达到了,现在就只剩下见见红楼众钗,以及住一住那名扬古今中外的大观园。

    说真的,她若是现在离开,估计这一生都不一定见到几个红楼中出现的人物了。

    她早了百八十年来到红楼,若是这个时候没有参与进来,岂不是可惜死了。

    有一个词叫暴遣天物,估计就是在说她了。

    再说说那大观园,她不会鼓励贾家去盖,也不会去阻挠贾家盖大观园。只要元春封妃,以贾家人的心性这座园子必是不会少了的。

    既然会盖,她自然要住上一回才能了了这份知道红楼这本书后便放在了心里的省心别院。

    探春相信跟她一样选择的人会有很多。

    那毕竟是大观园不是吗?

    坐在王夫人身侧,探春的思绪神游了几重天去。不过探春刚刚已经将问题问了出来,所以王夫人这个时候略一思考便笑着拍了拍探春的手,“我的儿,你一项乖巧孝顺,最是让人放心的。太太的意思是让你平日隔着些你二哥哥和那林家丫头”

    探春抽了一下嘴角,真的被王夫人弄得没脾气了。

    就以宝玉现在的‘好名声’,她还真以为林如海降了职,林家就会瞧的上贾宝玉?

    林如海活着从扬州挣出了一条命,那黛玉姐弟的婚事,就只能由着林如海自己作主。

    别管贾母还是贾家什么人。那是林家的子嗣,贾家想要作主?没那个道理。

    尽孝?

    贾家子嗣又没死绝呢,用外姓亲戚尽什么孝?

    还有就是贾母真的会让黛玉跟宝玉联姻吗?

    她在正院可没有看出来贾母有这个意思呢。

    倒是史湘云那里,可以看出来贾母挺相中她的八字的。

    仿佛是听谁说过宝玉这命数就应该配个八字够硬的,普通一点的都压不住。

    探春想到这里,心里冷笑,前儿作天作地的贾母不也是在听到林如海成了个四品的闲散京官而终于失去了悲伤的动力了吗?

    只要一回想起,那天贾母还在那里哭着贾敏小时候怎么怎么乖巧懂事,端庄贤惠,赖大家的进来回禀皇上下圣旨要将林如海调回京城时的情景就忍不住好笑。

    当时贾母一听说林如海要被调回京城,脸上一下子就涌上来了一层浓浓的喜色。

    她女婿之前就是一方大吏,她闺女又是死于行刺,在贾母的下意识里便以为皇上这是要被偿林家,所以林如海一准是升职回京城的。

    却没有想到赖大家的后面一句话竟然是降为四品鸿胪寺卿

    呵呵,虽然比儿子那五品的员外郎高于个等级来,可是这职位是一点前途都没有的。

    之前的伤心作态,然后是着急爬上来的狂喜之色,到现在又平添了一份失望和诧异,贾母的脸没有出现大小便失禁真的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咋就降了官呢?这种左迁想要再升上去可就太难了。

    要是这样那还不如呆在扬州城呢。

    贾母想不明白她闺女都被行刺没了,这样的事情,只要要点脸面的皇帝也不能做得这般没品呀。这不是让臣工们心寒呢嘛。

    贾母觉得皇帝太过份,可皇帝觉得他对林如海已经非常的不错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他至少没有让林如海死在任上不是吗?

    若不是林如海这般一心想要离开扬州,他也不用再派人去扬州了。

    在皇帝的心里面,林如海其实就已经是个废棋了。能让他活着离开扬州也不过是看出来林如海之后可能不会发挥多大的用处,再耽误了他的正经事。

    再加之林如海的嫡妻确实是被行刺死了,他也怕林如海会消极怠工,再起了什么旁的心思,与其留他在那里耽误了要事,还不会准了他告老还乡或是左迁其他官位。

    做皇帝的就没有一个不是心狠的。

    林如海能平安的离开,并且还能得个一官半职,这都是顺昌候的那位亲舅舅出了大力的。

    当初林如海也算是是识了一回识务,人家投桃报李了一回,不然他儿子很有可能是白衣出仕了。

    不过无论这个官到底是怎么回事,贾母的伤心一下子就淡了许多。

    自从那天得到消息后,最近三五天竟然一次也没有哭晕过去,让知道些贾母性情的探春都不得不感激老皇帝和林如海了。

    幸好没有让林如海加官进爵的回京城,不然贾家的这位老太太还不得一天按着三顿饭外加点心宵夜的伤心思念呀。

    被忽悠下凡还泪的是人家林妹妹,可不是贾母这位满脸褶子的老太婆。

    想想那画面就过于惊悚了些,不忍直视。

    话说回来,太阳只要升落,人的心里就会有阴影。

    林家一看就仿佛不得圣宠了,贾母对于林家姐弟的喜爱立即就打了个折扣。

    前儿话里话外的又想到了史湘云这个双候史家的嫡长姑娘。在探春看来,这明显是视线转移了。

    不过也是,贾宝玉再让贾母心里犯嘀咕,可毕竟是她唯一的孙子了。

    儿子也就那样了,重孙子还太小,现在能让她放在心上惦记和筹谋的也就只有贾宝玉了。

    给宝玉说上一门好亲事,以及有个跟她同姓同心的孙媳妇,便是她现在最大的事情了。

    至于进宫当女史的贾元春,以及还未长大的三春,那都不在贾母的考虑范围里。

    探春幼时多得元春庇护,虽然元春也不是全然地真心对她,可是受人一份情,总不能什么也不还的忘到脑后。

    探春正在想着做些什么,好让元春能够受益。

    是画着青鸟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围着元春转两圈,还是去给皇帝托个梦呢?

    不过关键的是那皇帝都那么一把年纪了,现在做这些,元春这一生可就真的应了那句诗了——十八新娘八十郎,一枝梨花压海棠。

    所以,只能再等等,等到将皇帝熬成了太上皇。不过也希望在这期间元春别自己去作死。

    不然锦上添花的事情就变成了催命符。

    思绪回转,此时听到王夫人话声落了下去,探春勉强中又带着几分委屈的同意了王夫人的这一项盯人决策。

    “我听太太的。等明儿林姐姐进府了,我便时刻跟着她,坚决不能让她打扰了二哥哥读书上进。二哥哥是咱们荣国府的希望,二哥哥读书的重要性,探春知道,太太放心吧。”

    虽然探春想说的是二房的希望,可是想到贾母和王夫人的多年算计,只得改口成了荣国府。

    王夫人闻言,心下满意,笑着点头,“我就知道三丫头是个好的,太太没有白疼你。你舅妈前儿让人送了几匹料子,我看那颜色就是你们小姑娘喜欢的。今儿正好你过来了,回头带回去,让你屋里的丫头仔细给你裁两身衣裳过年穿。”

    探春表现出一副非常高兴的样子,连连谢过不提。仿佛两匹料子就满足了,这让王夫人非常有成就感,当然内心深处也有着对庶女更深一层的鄙夷。

    “太太,林家人来了也会住在老太太院子里吗?二哥哥最近不上学,差不多一天都在老太太那里呢。前儿还听二哥哥说住在梨香院离老太太这里远了些,等到林家人来了,老太太会不会让二哥哥搬回来住呢?”做为黛粉,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一下林家姐弟的住宿问题比较实在。

    那碧纱橱不过是几抬屏风与几块门板隔出来的退避之所,让林妹妹住在那里,睡眠质量能好才怪了。

    王夫人一听这话,眼睛就眯了起来。

    以前她有多不满老太太让宝玉住在梨香院,现在就有多满意。听到探春的话,王夫人想了想老太太平日的作为,估计还真的会将林家人留在她院里。

    “我的儿,多亏你有心了。这林家毕竟带着孝呢,老太太又有了春秋,这种事情确实是要早做打算的。”

    此时此刻,王夫人是真的想让她的宝贝儿子给林家姐弟腾院子,然后林家姐弟住梨香院,她的宝贝儿子换个离她近一些的院子,比如说荣禧堂后面的那处。

    林家姐弟虽然她还没有见过,可是只要想到是贾敏生的,就觉得一定是随了她们那个亲娘,哪哪都招人厌烦。

    远远的打发到梨香院,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只是估计老太太是一定不会同意的。不过不同意也好,她的宝玉正好住得离老太太最远的梨香院。

    各怀心思的伪娘俩又说了两句话,探春看到王熙凤进来回事,互相打了个招呼,探春就带着白芷和香奈儿走了。

    王熙凤与探春的关系实际上也只是平平,探春得宠那是真的得宠,而王熙凤的得宠就跟秦可卿没有区别。

    一个是老太太最得意的重孙媳妇,一个是老太太最重视的孙媳妇。

    秦可卿那里没有可比性,毕竟荣宁两府就只有她一个重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