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45章(1/2)

    啥也不说了, 你们明白的。v章购买比例不足的

    探春听了元春的话,下意识的想要点头。

    确实是委屈她了,毕竟她都惦记这两人好久了。谁成想临了临了煮熟的鸭子就飞了呢。

    不过元春是怎么知道她打的小算盘的呢?

    难不成是元春知道她的想法, 然后抢先一步断了她的念头?

    想到此, 探春连忙收敛心神, 白嫩的小脸再一次扬起,“大姐姐在说什么?”满脸都是懵懂不知的样子。

    元春看了,轻轻地笑了。然后站起身从炕上站了起来。

    “让四妹妹就在这屋里休息吧,我和三妹妹去里间说话。”

    吩咐了一声屋里的下人, 元春便牵着探春的手去了里间。到了里间, 让探春上坐在自己身边, 元春才慢条细理的说道,“你还小,说了你可能也不懂。你是咱们房里最小的孩子, 太太疼你跟什么似的。我和宝玉都是一出生就养在老太太的院子里, 唯有你自小被太太养在身边,这些孩子里,太太最是疼你了。

    原想着明年三月后,你也到了三岁, 正是要学规矩的年纪, 就想着将这两位嬷嬷都留在你身边教养你长大。谁成想, 老太太更心疼林家的姑妈和表弟妹,这才驳了太太的意。唉,妹妹可能还不知道, 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从小教养长大,是一件多好的事儿,宫里的嬷嬷不好请,为了这事,太太还不知道要多上火呢”

    真当她是小孩子吗?

    她咋不记得原著中探春身边有这两位嬷嬷教养呢?

    若是真的有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自小教养,她能那么对待生母亲弟?

    大姐哟,您逗啥闷子呢。

    话说回来,如果不是探春早早就让赵秀宁省了心,再加之赵秀宁又在生产前几个月被自家闺女弄得分心无术,这两个嬷嬷能不能顺利到达扬州还不一定呢。

    原著中赵秀宁这个时候生了贾环,在贾政那里也算是有了几分话语权。将两个元春用不到的嬷嬷要一个给自家闺女,求一求贾政,贾政自然会答应。

    然后不管贾政如何吩咐王夫人,这两嬷嬷都不会等到林家来人时,被贾母做顺手人情送给了林家。

    此时估计早就出府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知道太太疼我,前儿我就说了一句冬天嘴里没味,太太便让人送了玫瑰卤子给我冲水喝。嬷嬷没有就没有了,有什么打紧,我只要太太,只要大姐姐就好。”

    探春没说的是那个玫瑰卤子是人人都有的,不过她也不需要说那些。

    毕竟她选择性的说,人家也是选择性的听。

    元春不知道探春此时的想法,不过听到探春这般说,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姐姐知道你是个聪明孝顺的好孩子,过了年大姐姐就要进宫了,心中却总是放不下太太和宝玉,老太太上了年纪,太太又是个寡言的,大老爷和大太太又时常做些有**份的事情,”

    得了,不用说了。说到这里探春是明白元春啥意思了。

    不就是王夫人待她有多好多好,让她一定要孝顺她,别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还有就是让她团结宝玉,一心维护王夫人,努力打压大房一干人等吗?

    再有老太太没有王夫人更疼她,以后在王夫人和老太太发生矛盾时,一定要站在王夫人这边什么的,就这点破事,至于说的那么婉转吗?她今年还不到三岁呢,说这些有啥意思?

    古代小孩就算是再早熟,但是正常的小孩能听的懂这些话吗?

    还是说这教养嬷嬷才刚刚送走,未来贤德妃的脑子就进水了不成?

    你亲祖母养废了人家原配嫡子,你亲妈又养废了一个原配嫡子的嫡子,现在到你这里倒好,还惦记着人家的正房,人家的爵位,还拉着自家的庶妹一起打压人家大房的庶女以及配合亲妈一起行动

    话说,若不是她是二房的庶出,她是真的很想告诉那个自幼缺少母爱的傻袍子,你老娘偏心弟弟妹妹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养在祖母身边,而是人家压根就不是你亲妈。

    愚孝的傻袍子,白赔了那么好的一个媳妇,有生之年竟然也没有住一天荣禧堂。

    不管心中如何吐槽,探春面上还是一副似懂非懂,不过大姐姐说什么都是对的,她都听的样子,“哦,我听大姐姐的话,也听太太的话。”

    虽然不是很满意,不过元春还是露出了一抹笑,“我们三妹妹真乖。”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也发现了大嫂子虽然口齿也伶俐,却与母亲并不怎么亲近。而且性子极为谨慎,很不愿意出头。

    琏兄弟转年就要娶凤丫头过门。那凤丫头又是那般的性子,虽然她不怕老太太偏心大房,可是总会担心母亲过得不顺心。她马上就要进宫了,现在她能指望的便是这个庶妹了。

    虽然年纪小了一些,可是乖巧懂事,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