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花月笑清风 > 花月笑清风-第39部分

花月笑清风-第39部分(1/2)

    不能还让我挂着大头吧,万岁爷若知道了定会怪罪下来,而且这也算是这些年你们尽心尽力助我该得的。”

    如月暗自佩服,这女人能进能退不能要的立刻松手,确实是个做大事的,就像她很乖觉的主动将茶山送给皇帝这招就很赞,龙颜大悦不说,如月亲自见证了吓煞人茶更名为碧螺春,这也算是流芳千古的佳事吧。现在她竟能把积累多年的事业几乎是全权交手给下人们做,这等胸襟和眼光,即使是现在也不是什么人都愿意找个职业经理人来管家族事业的呢。

    等众人稍有平静甄氏又看向雪竹,问道:“墨哥儿,你是愿意同我上京还是留在江宁,若是上京,我便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读书。若是留下,那么日后药铺的事儿就由你和刘掌柜来管理了,你自己决定。”

    大家都看向琅家二少爷,刘掌柜眼里的期盼更甚。雪竹也不思索,他起身走向甄氏,跪下重重叩了三个响头,又起身给济兰和如月行礼。“往日种种皆是墨儿不懂事,太太帮我之心。兄长助我之情,妹妹激我之意,还有刘先生教我之恩,墨儿都感激不尽,这些日子以来,我也细细想过了,本不是读书人也不善与人打交道。实在不是能走仕途。妹妹常说人该因材施教,哥哥也说学以致用……若太太放心我便留在江宁跟着师傅照应药铺上的事。”

    他这么一说,甄氏松了口气,笑道:“好孩子,我哪有不信你的呢,我跟你娘是多年至交。即使将来把铺子都交给你也是成的,只有一点,一定得打理好,若是年末我看到是亏损,那可是不行的啊,小心我让小山去打你的屁股。”

    大伙一听都哈哈笑了,雪竹脸上一红,他回首看了眼另一桌上的人。犹豫了一下道:“雪竹还有两件事望请太太答应,”见甄氏示意自己说下去,他鼓足勇气道:“一是我不愿澄心为母亲守墓白度此生,我也同她讲通了,她的忠心尽人皆知。我也甚感念,只是现下有人更需要她。,澄心的能干您是知道的又曾是在旗的。规矩懂的多些……请您带她一起上京,也好有个助力。”

    澄心立刻站了起来,甄氏看着她,人比如意去世那会儿看着活泛多了,精气神儿也回来了,就是人瘦了竟显得老了些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49章节文字内容。

    “澄心,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二爷的意思,我不会强逼你的,想怎么做就去做,就算你想离开去寻自己的日子我也是准的。那么现下如意妹子不在了,二爷也懂事能挑起大梁做事了,你想怎么办呢?”

    澄心流泪叩首道:“全凭太太和二爷做主,本来姨太太临终前也有交代说让奴婢助二爷和太太的,那会儿奴婢始终只想着守墓终老,后来见到那么多事,太太大爷姑娘又那么照应二爷,奴婢……”她哽咽着说不下去,甄氏过去扶起她道:“你的心我明白,快起来。”

    他们这里的事儿妥了,如月好奇的看向雪竹,问道:“二哥方才说两件事,还有何事?”

    雪竹一听如月发问他的脸更红了,扭捏了半天才道:“还望太太将珊瑚留下。”

    他这样一说,众人先是一愣又都失笑,珊瑚臊的慌低着头不敢迎接看过来的各种视线。他们的事儿甄氏已有察觉,她不是有门第之见的人,也觉的珊瑚这孩子挺好,只是没想到雪竹会当众提出要人,她制止住笑声,屋内静了下来肃容问道:“你还在为母守孝,这孝期的规矩你可知道?”

    雪竹忙点头道:“知道的,为母守孝期间绝不敢有越礼之处。还请太太不要怪罪珊瑚,其实是儿子喜欢她在前,之前我们一直以礼相交,没有半点越矩。若不是这次的事,我,我也定会等到能提的时候再向太太提的。还请太太明察。”

    甄氏道:“你们若不是以礼相待,若不是我清楚你们的为人,这事儿还真不能就这么算了。在情之一事上我一向宽厚,总不愿去做棒打鸳鸯的恶人,这点你们都是知道的,既然两情相悦我没有反对之理。不过丑话说在前面。琅家的规矩的里没有妾通房那一说的,要娶就得是嫡妻,你可明白?”

    雪竹看了眼已经跪下的珊瑚正色道:“我明白的。这不仅仅是琅家规矩也是母亲的遗言,敢不从命?”

    甄氏道:“好。你可要记住今天说的话,也要记住珊瑚是怎样个出身,她还比你年长些,若是将来后悔或是出尔反尔,做出抛弃妻子之事那么休怪我翻脸不认人。”

    雪竹又跪下,道:“绝不后悔。”

    甄氏又问珊瑚:“二爷的话你都听到了。他是琅家的主子,现下对你有情有义,将来的事谁也不知道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49章节文字内容。若是不好可怨不得旁人。仔细想好了,再做决定。女人不同男人,一步错一辈子就完了。”

    珊瑚本就是胆小害羞之人,她此刻依然昏昏沉沉的不敢相信事情竟会如此发展,太太居然没罚自己。二爷居然敢当面提出来,她感激涕零又羞臊不已哭着说不出话。见她如此雪竹急道:“珊瑚!”

    珊瑚泪眼婆娑的偷偷看过来,小声的说:“全听太太的安排。”

    这场夜宴前悲后喜算得圆满了,只是济兰即将出行,再见亦是数月之后的事,他孤身北上,只带了鸦九和盘金又要在那个复杂的圈子里呆着,任谁都是会担心的。何况是知道历史走向的甄氏和如月呢。母女二人不知准备了多少东西让济兰带上,可济兰却只捡了些必需品,若不是甄氏强制,如月又絮絮叨叨的讲说了宫中关系学,济兰绝不会带着现银碍事的。

    “不过两个月你们也就来京了,何必拿这么多东西。”济兰无奈的看着母亲和妹妹东挑西捡的给他收拾衣物。

    甄氏白了儿子一眼道:“你知道什么,京里那些人最是眼里不揉沙的。穿的破衣烂衫的谁睬你呢?可不得光鲜贵重一些。你也别觉得有了万岁爷的喜爱就做出不知轻重的事来,那里的水深,摸准了混熟了再说。当然要是有不长眼的,也别畏畏缩缩的,只管给十三阿哥讲,我瞧着他虽小。可还是个能替自己人撑腰的。”

    济兰见她说的都是不知说了几遍的话,知母亲已忘了自己是行走江湖的,怎会不清楚这些,但他仍是恭声道:“儿子知道了。”忽然见妹妹一直瞧着自己,那眼神……他心里竟咯噔一下,定是要说什么奇怪的话了。果不然,如月把赶着做出来的扇袋放到了包袱里后,表情高深的说:“哥。你要记住,到了京师你唯一能靠的就是自己,唯一要听的就是万岁爷的话,唯一要交好的就是十三阿哥和……”她放低了声音极小声道:“跟他最要好的哥哥……他们的大腿要抱牢了呀。”

    这句语义含混的话让济兰微微心惊,他知道妹妹异于常人的地方。但碍于某些规则似是不能言明,这些话让他想起青霜死前说过的……他越想越惊。

    甄氏道:“你妹妹其他话别理会。这话却是要记牢的。”

    如月又道:“哥,目前千万别拉党结派投靠谁。好好读书,做个纯臣。”

    济兰郑重点头道:“妹妹放心,我省的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49章节文字内容。”

    “还有此次上京我怕你会遇到上回那个什么觉罗的,”甄氏担忧的说,“看那人是个睚眦必报的。到了京师可不是单靠武术功夫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也没顾大爷帮你了。麒哥儿你可得小心些。”

    “儿子省的的。”如月觉察出济兰在听到顾云名字时脸上的表情微妙的变化,便对济兰道:“哥,这就要走了,没几天时间了,你不去跟你的朋友们告别一下吗?都送来了礼的,回访一下确是应该的,再见不知何年何月啦。”

    济兰知道妹妹的意思,他默默点了点头。

    yuedu_text_c();

    其后的两日济兰真的如言去跟师长友人们辞行,如月分身乏术,她光是和流苏镶玉一干丫鬟赶着给济兰准备东西,以及会见访客每天都塞得满满的。黄氏带着女儿来访,言谈间都是悔意,她才给儿子说了一门亲,也是个有钱有势的,可现在较之琅家的风头那可是比不了的。张茜娘倒是很真心的道了祝贺了,张萝娘的羡慕则是溢于言表的。这家走了那家来,最后曹蕤也来给济兰送行,见她哭的两眼红肿,任如月怎么问原因都不说,等见到了济兰她又双眼直呆呆的看着少年不吭声,只将准备好的一套棋具送给了他,最后轻声说了句:“济兰哥哥你要多保重呀”。济兰收了也郑重的谢了。可曹蕤其他的话竟然都说不出来了,只是流泪,弄得跟她一起来的曹颙很是不好意思。

    如月见了便拉过曹蕤到一旁说体己话去了,留时间给两个少年说说话。曹蕤的心思如月是知道的,他们走不到一起的实事如月也是知道的。这会儿她能说什么,对闺蜜只能是劝说,又转移了话题说些旁的,像是写信,邮寄物件儿,回乡或是随父上京之类的,曹蕤听着心情好了很多,她忽然想到了什么,就悄声给如月说:“采薇姐姐这回也要跟张大人回京了,是同御驾一道走。她不好意思来见你,就托我给道喜还有就是致歉了。”

    如月一听这话,便想到了几个月前发生的那桩事儿,叹了口气道:“我早就不怪她了,当初也是好意……对了,张公子怎样,是不是也要跟着回京。”

    曹蕤颔首,“是的。只是听说婚后的日子好像并不怎么如意。”

    两人看了眼都生不起幸灾乐祸的心,唯有叹息罢了,他们又说了许久的话直到曹颙来催,曹蕤这才依依不舍的走了。(未完待续)

    花月笑清风149, 第一百四十九章 去留更新完毕!

    正文 第一百五十章 长亭

    花月笑清风150, 第一百五十章 长亭

    济兰走后又过了半个月,甄氏和如月把家事产业全权打理好,订了船便将要北上赴京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50章节文字内容。其他人如月都放心,只有菱纱总让她牵挂,如月在走前专程去看望了她。当年的小姑娘现在一身妇人装扮,清减了不少,原先的伶俐活络变成了稳重沉默。之前碍于世俗规矩,如月虽不能常来探望,逢年过节总会让下人去送东西给菱纱,似乎她根本没有离开琅府,不过是暂时离开似地。

    如月待菱纱的恩情菱纱深知自己无法报答,只能攒下银子买了绣线刺绣了许多刺品送过去,二人的情分不必言说,琅府被抬了旗要赴京,菱纱替他们高兴之余真心舍不得如月走,这一去不晓得要多久才能见,再见之时又不晓得会是怎样的情景。忍了许久始终缄默的姑娘终于忍不住流泪满面,饶是如月劝了再劝她仍是哭泣不止。

    谭家人见到如月都很拘谨,琅家得了圣恩的事他们也是知道的,原先就是大户的小姐,现在成了在旗的格格,岂能得罪,两个老人家对来访的如月十分尊重客气,而他们的大儿媳二儿媳只道她此次前来是给菱纱撑腰的,难免心思复杂了些,讨好之余总在试探着如月的意思。如月此来确实是为菱纱撑腰的,话更是说得明白。

    “菱纱是从琅府望月楼走的,你们也别说我怎的总挂念着一个离府的丫头,要知道我与她名为主仆实则情同姐妹,对她好是我这个妹妹该做的。我家菱纱贞烈不忘恩情嫁到了你家,这是她良善,用一辈子的幸福换你们的当初的收留之恩算是两两相销了吧。所以没事儿别嚼舌根子说她是个吃闲饭的。我虽说要上京,可琅家并没有完全搬走。我会让宝络姐姐照应你家的,韩婶子也只管安心在绣坊做事。菱纱,若是有人欺负你,遇到对付不了的事儿了就去给宝络说,她自会替你做主。”

    听她说的不客气,谭家人的脸上都有些不好看,谭家二儿媳道:“瞧姑娘说的,似是我家有人欺负四娘了。我们都喜爱她跟什么似地,又怎会让人欺负她。姑娘也未免太过虑了。这话要是传出去让我们怎么做人呢。”

    如月淡淡笑道:“我这是先小人后君子罢了。两位老人家自然是好的,我就是不放心日子长了,旁的人会打什么鬼主意。我也不是在这里炫富,菱纱不缺钱,她也用不着打谭家家产的主意,该给她留的钱我都安排好了。这点你们只管放心。你们若是处的好,自然相安无事,缺个做生意的钱我家也会相助一把,若是处的不好,菱纱受了委屈,你们也别怪我仗势欺人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50章节文字内容!”

    说着她取出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给了一脸尴尬的谭老太太。说道:“您老也别推脱,谭家是个什么情况别人不知道我还是略有耳闻的。若是在这里过不下去,自己买间屋子带着菱纱走了就是,养儿防老,呵呵,您就当这句是笑话吧。”

    谭老太太沉默不语,她的两个儿媳妇立刻阻止道:“哎呦,姑娘可别听信了那些七姑八姨乱嚼舌根子的话。自家的娘自然要自家儿养嘛,养儿当然是防老的,是不是啊,婆婆。快,姑娘一番好意。您就快收了吧。”

    见婆婆仍是不接,大儿媳便靠近了几步。腆着脸道:“姑娘,您也知道我家不容易。做生意生意亏,开销又大正是缺钱的时候……”

    见她想拿钱,如月把手一抽,笑道:“拿钱可也得有说法,老太太拿了是我孝敬她的,你拿可就得立字据,利息按着钱庄走。你还拿么?”

    大儿媳一听脸立即激的红了,谭老太太在旁叹息道:“姑娘好意老身心领了。瘌痢头儿子还是自家的好,三儿死后我也就只能靠着剩下这两个儿子了,他们再不好也是我的儿子,怎样也得住在一起的。无功不受禄,这钱我不能拿。姑娘尽管放心,菱纱我会当做女儿看待的。”

    如月点头,把钱收了回去,瞥了眼心疼肉疼的两个女人,对谭老太太道:“那好。您老都这样说了我也不多事儿了,有您的承诺我也就安心了,只是您什么时候想法变了,或是需要用钱了就去找宝络。”

    谭老太太和菱纱都千恩万谢了一番。总该是要走了,菱纱红着眼依依不舍,如月安慰道:“我会回来的,回来了就来看你,要好好儿的呀。希望届时你的拼图要比我拼的快。”

    他们一起看向了如月送给菱纱的新做的拼图——正面是菱纱做姑娘时的肖像画,背面则是如月的。

    菱纱且哭且笑道:“那姑娘倒时可也得学会凤穿牡丹的绣法呀。”

    如月使劲点头,眼泪硬是没忍住,她心里一痛,攥紧了菱纱送的荷包。

    从谭家回来,如月在盛开的酴醾树下独坐了许久,回忆起这两年在江宁的种种,淡淡的哀思有,浓浓的亲情有,对将来的担忧也有,更多的是感到人生无常天意难测。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忽然就成了清朝的深宅小姐,还没体味够江湖的刺激这又被招到京师去当什么劳什子格格了本内容为花月笑清风150章节文字内容。将来会怎样呢?合该不会玩到宫里去做什么娘娘吧。她将拾了一裙兜的酴醾花瓣向空中一扬,洁白的小花顿时飞散到各处去了,如月呆看了一会儿,洒然一笑,自语道:“老天爷,我才不怕你!咱们走着瞧!”

    终于到了离去时,当日宝络一改强势,呜呜咽咽的哭成了泪人儿,一边的镶玉难掩兴奋的正和撅着嘴的绮霞告别,流苏跟璎珞等人哭成一团,澄心也流着泪给雪竹交待事儿,家里哭声一片,唯有改名叫赵缦缨的大柱子很快乐,完全顾不上母亲贾氏的不舍,欢天喜地的跟同去京师的琅东临说个没完,亢奋的不行。

    见屋里一团乱,恼的甄氏喝止他们道:“你们本不是很高兴的吗。这会儿要走了哭什么哭,想我们了上京来就是了,难道还能短了你们的吃喝?宝络也是,马上就要生了,还哭什么!小心身子。”

    她虽这么说眼里也带了泪,见主子发话他们这才强忍了悲伤不再流泪。甄氏叹了口气,又郑重对郑嬷嬷行了礼,言道:“嬷嬷。我这一走不知归期的。这里的大小事儿都靠你啦。”

    郑嬷嬷老泪纵横道:“太太,还说这些话做什么,待您那里好了,这里顺了,老奴就去您那里呀,哎呦,可是心疼死我啦!”说着她竟大哭起来。其他人又跟着哭起来,弄得甄氏也落泪了。

    当琅家的一行马车到了码头,声势之大引得路人驻足探看,谁都知道这是奉旨进京的琅家人,多是羡慕的,皆称祖坟冒青烟得了如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