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书》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为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
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三家皆立
博士。赵人毛苌传《诗》,是为《毛诗》,未得立。
高诩字季回,平原般人也。曾祖父嘉,以《鲁诗》授元帝,仕至上谷太守。
父容,少传嘉学,哀、平间为光禄大夫。
诩以父任为郎中,世传《鲁诗》。以信行清操知名。王莽篡位,父子称盲,
逃,不仕莽世。光武即位,大司空宋弘荐诩,征为郎,除符离长。去官,后征为
博士。建武十一年,拜大司农。在朝以方正称。十三年,卒官,赐钱及冢田。
包咸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也。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
《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贼所得,遂见拘执。
十余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海,立精舍讲授。光武即位,乃
归乡里。太守黄谠署户曹史,欲召咸入授其子。咸曰:“礼有来学,而无往教。”
谠遂遣子师之。
举孝廉,除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又为其章句。拜谏议大夫、
侍中、右中郎将。永平五年,迁大鸿胪。每进见,锡以几杖,入屏不趋,赞事不
名。经传有疑,辄遣小黄门就舍即问。
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常特赏赐珍玩束帛,奉禄增于诸卿,咸皆散
与诸生之贫者。病笃、帝亲辇驾临视。八年,年七十二,卒于官。
子福,拜郎中,亦以《论语》入授和帝。
魏应字君伯,任城人也。少好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闭门
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后归为郡吏,举明经,除济阴王文学。以疾免官,
教授山泽中,徒众常数百人。永平初,为博士,再迁侍中。十三年,迁大鸿胪。
十八年,拜光禄大夫。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诏入授千乘王伉。
应经明行修,弟子自远方至,著录数千人。肃宗甚重之,数进见,论难于前,
特受赏赐。时会京师诸儒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难问,侍中淳
于恭奏之,帝亲临称制,如石渠故事。明年,出为上党太守,征拜骑都尉,卒于
官。
伏恭字叔齐,琅邪东武人,司徒湛之兄子也。湛弟黯,字稚文,以明《齐诗》,
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位至光禄勋,无子,以恭为后。
恭性孝,事所继母甚谨,少传黯学,以任为郎。建武四年,除剧令。视事十
三年,以惠政公廉闻。青州举为尤异,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郭
修学校,教授不辍,由是北州多为伏氏学。永平二年,代梁松为太仆。四年,帝
临辟雍,于行礼中拜恭为司空,儒者以为荣。
初,父黯章句繁多,恭乃省减浮辞,定为二十万言。在位九年,以病乞骸骨
罢,诏赐千石奉以终其身。十五年,行幸琅邪,引遇如三公仪。建初二年冬,肃
宗行飨礼,以恭为三老。年九十,元和元年卒,赐葬显节陵下。
子寿,官至东郡太守。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也。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友人董奉
德于洛阳病亡,末乃躬推鹿车,载奉德丧致其墓所,由是知名。为郡功曹,辞以
病免。后奔师丧,于道物故。临命,敕兄子造曰:“必致我尸于师门,使死而有
知,魂灵不惭;如其无知,得土而已。”造从之。
景鸾字汉伯,广汉梓潼人也。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能理《齐诗》、
《施氏易》、兼受《河》、《洛》图纬,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
《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
角杂书,列其占验,作《兴道》一篇。及作《月令章句》。凡所著述五十余万言。
数上书陈救灾变之术。州郡辟命不就,以寿终。
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也。世习《韩诗》,父子以章句著名。汉少传父业,尤
善说灾异谶纬,教授常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受诏校定图谶。当世言《诗》
者,推汉为长。永平中,为千乘太守,政有异迹。后坐楚事辞相连,下狱死。弟
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
杜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也。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定《韩诗章句》。后
归乡里教授。沈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子千余人。后为骠骑将军东平王苍所辟,
及苍就国,掾史悉补王官属,未满岁,皆自劾归。时,抚为大夫,不忍去,苍闻,
赐车马财物遣之。辟太尉府。建初中,为公车令,数月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
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云。
召驯字伯春,九江寿春人也。曾祖信臣,元帝时为少府。父建武中为卷令,
俶傥不拘小节。
驯小习《韩诗》,博通书传,以志义闻,乡里号之曰“德行恂恂召伯春”。
累仕州郡,辟司徒府。建初元年,稍迁骑都尉,侍讲肃宗。拜左中郎将,入授诸
王。帝嘉其义学,恩宠甚崇。出拜陈留太守,赐刀剑钱物。元和二年,入为河南
尹。章和二年,代任隗为光禄勋,卒于官,赐冢茔陪园陵。
孙休,位至青州刺史。
杨仁字文义,巴郡阆中人也。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数年归,静居教
授。仕郡为功曹,举孝廉,除郎。太常上仁经中博士,仁自以年未五十,不应旧
科,上府让选。
显宗特诏补北宫卫士令,引见,问当世政迹。仁对以宽和任贤,抑黜骄戚为
先。又上便宜十二事,皆当世急务。帝嘉之,赐以缣钱。
及帝崩,时诸马贵盛,各争欲入宫,仁被甲持戟,严勒门卫,莫敢轻进者。
肃宗既立,诸马共谮仁刻峻,帝知其忠,愈善之,拜什邡令。宽惠为政,劝课掾
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垦
田千余顷。行兄丧去官。
后辟司徒桓虞府。掾有宋章者,贪奢不法,仁终不与交言同席,时人畏其节。
后为阆中令,卒于官。
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人也。少尝为县吏,奉檄迎督邮,晔耻于斯役,遂弃
车马去。到犍为资中,诣杜抚受《韩诗》,究竟其术。积二十年,绝问不还,家
为发丧制服。抚卒乃归。州召补从事,不就。举有道。卒于家。
晔著《吴越春秋》、《诗细历神渊》。蔡邕至会稽,读《诗细》而叹息,以
为长于《论衡》。邕还京师,传之,学者咸诵习焉。
时,山阳张匡,字文通,亦习《韩诗》,作章句。后举有道,博士征,不就。
卒于家。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
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
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书》,为作《训
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从林受学,亦以儒显,由是古学大兴。光武以为议
郎。
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又著赋、颂、诔七首,皆传于世。
中兴后,郑众、贾逵传《毛诗》,后马融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
《前书》鲁高堂生,汉兴传《礼》十七篇。后瑕丘萧奋以授同郡后苍,苍授
梁人戴德及德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德为《大戴礼》,圣为《小戴礼》,普为
《庆氏礼》,三家皆立博士。孔安国所献《礼》古经五十六篇及《周官经》六篇,
前世传其书,未有名家。中兴已后,亦有《大》、《小戴》博士,虽相传不绝,
然未有显于儒林者。建武中,曹充习庆氏学,传其子褒,遂撰《汉礼》,事在
《褒传》。
董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也。习《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元始中,举明
经,迁禀牺令。病去官。建武中,举孝廉,辟司徒府。
钧博通古今,数言政事。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及宗庙礼乐,
威仪章服,辄令钧参议,多见从用,当世称为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常教授门
生百余人。后坐事左转骑都尉。年七十余,卒于家。
中兴,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
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学。玄又注小戴所传
《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
《前书》齐胡母子都传《公羊春秋》,授东平赢公,赢公授东海孟卿,孟卿
授鲁人眭孟,眭孟授东海严彭祖、鲁人颜安乐。彭祖为《春秋》严氏学,安乐为
《春秋》颜氏学,又瑕丘江公传《穀梁春秋》,三家皆立博士。梁太傅贾谊为
《春秋左氏传训诂》,授赵人贯公。
丁恭字子然,山阳东缗人也。习《公羊严氏春秋》。恭学义精明,教授常数
百人,州郡请召不应。建武初,为谏议大夫、博士,封关内侯。十一年,迁少府。
诸生自远方至者,著录数千人,当世称为大儒。太常楼望、侍中承宫、长水校尉
樊儵等皆受业于恭。二十年,拜侍中祭酒、骑都尉,与侍中刘昆俱在光武左右,
每事谘访焉。卒于官。
周泽字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
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
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
太常。
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以信
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