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怪话也比较多。当d的改革进行了6个多月的时候,忽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d新提拔的一位销售总监接到一个企业的邀请离职了,由于对方的开价实在太高,所以f公司几乎没有办法挽留,而碰巧这位销售总监是合同刚刚到期,所以离职手续办的也异常迅速。这样就空出了一个总监的职位, 由于公司内资历上能做这个位置的只有c,所以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位置非c不可,就连c也认为这个位置就应该是自己的了。
但是d做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请,通过猎头公司从外部引进了一个销售总监,c向这个新来的总监汇报。这的确让c感到实在太每面子了,c在新总监到职的第三天就辞职了。经过短暂的交接c离开了f公司。这时是1997年的5月份。由于1997年的市场非常好,c非常轻易的就在l公司找到了一个高级销售经理的位置,但是平心而论l公司的高级销售经理的含金量和f公司是有非常巨大的差距的,f公司在中国经营多年,业界名声非常好,f公司的一个主任级别的人出去都非常容易混个经理当一下。而相对来讲l公司在1996年刚刚进入中国,知名度还不行。如果c不是失业状态的时候去l公司见工的话,到l公司当个总监根本没有问题。但是,一切都不能假设。可能c注定和总监无缘了。
c在l公司的业绩应当说是非常不错的,l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只是试点做几个重点市场,c做事认真并且身先士卒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应当说c在l公司的威信十分高。时间一晃到了1998年,当时的市场上对mba十分看好,c决定自己也要读一下mba,而c认为自己做事太认真肯定是无法兼顾工作和学习的,所以c决定要全职读一下,而且c决定要到国外去。我们必须佩服c的决心,在一切学校都没有联系好的情况下,c不顾公司高层的挽留,毅然拿着商务签证到了美国。当时c一年的薪金可以达到30万,而在美国不仅仅没有收入还需要大约比国内多花费20万元,实际上c一年的成本为50万/年。
经过漫长的转学生身份、申请学校和读书,c终于如愿以偿得在2001年初拿到了一所不错学校得mba证书,但是,这个时候mba明显已经降温,c当时面临两个选择,留在美国找工作,根据移民局得规定c可以在美国待一年老找合适得雇主,而如果找到稳定得工作则可以申请绿卡;另外是回到中国,但是这可能导致你不能再获得回到美国的签证。由于c没有在美国的工作经验,在美国本土找到合适的工作几乎不可能,在折腾了几个月以后,c回到了中国。c离开中国的这几年恰恰是消费品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的几年,形势和几年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雇主变得非常理性,大多数雇主关心的并不是你是否是mba,而是你是否有足够的经验,你是否能为公司盈利,而且很多雇主对海归的兴趣也在明显降低。
但是c可能对这些变化并不敏感,c认为自己出国前薪金是30万,如果留在国内三年每年加10%的薪金,现在的薪金应该是:30×1.1×1.1×1.1=40万,出国前后的成本大约是100万,这100万应该在5年内回收,也就是40+20=60万。所以c开价为60万一年。坦率来讲,按照当时的行情,出国前拿30万,回来能保持现状就非常不错了,但是,c对此根本不接受。结果c在5个月的时间内投了超过50封简历并和超过5家猎头公司联系过,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最后,坦率来讲由于经济的压力,c在2001年底的时候接受了k公司的聘书,出任大区经理(regional manager),坦率来讲,对方给出的价格也基本上是市场价格,大约2万/月,年终双薪。但是c却感觉自己被克扣,所以情绪比较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