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八戒中文网 > 其他综合 > 伊人职场 > 伊人职场第4部分阅读

伊人职场第4部分阅读(2/2)

较繁重,但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忙一些,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我想如果不出意外,我会在这里好好工作下去吧,至少现在暂时还没有动过跳槽的念头,就连考研的心思都撂下了。

    想当初每次跳槽之后告诉父母,他们似乎比我还要担心,一是担心跳野了心,二是担心越跳越不如,现在他们倒也安了心了,不过还老是劝我还是少跳为妙,安定为主。其实我觉得跳槽就是我们的简历,也是我们的生长史,趁着年轻,多练习跳跳,不过也要小心,别跳到了沼泽里就行了。

    可言解说:此的跳槽魄力可是非同一般,一年里居然挪了四个窝,看她每回决定走人的时候,都那么当机立断,决不含糊的样子,想来也是掂量过自己实力的。至少她勇敢无畏的精神状态是少见的,顾虑不多,也就有了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精神了,否则思前想后,多半只能原地踏步了。

    案例2:

    跳槽心态:不想找份“养老”的工作

    发言人:丁小姐;年龄:23岁;所居城市:南京;大学专业:计算机本科;毕业:1年;跳槽次数:3次;经历过的职业:普通文员-销售人员-人事主管;月收入变迁:1000元—3000元—1800元

    虽然父母一直苦口婆心的劝我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但是我却不愿意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去找一个“养老”的工作,年轻人多的应该就是闯劲!

    爱情和找工作多多少少总是类似的。爱尔兰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人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找到了自己最爱的人和没有找到自己最爱的人。而我最大的不幸就是:我似乎找到了最适合我的工作,但是总不确定这个工作是不是最适合我的那个。不过,我始终相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可不是口号,这是上班一年后实实在在的感受。

    平心而论,我的条件在这个城市的茫茫打工族中也不算寒酸了:凭借着在大学期间长期打工的经验,加上一口流利的的英语,我顺利的在毕业前夕应聘到一家小有名气的外企担任文员。经过短期的磨合我渐渐适应了高压下工作,勤奋和努力也获得了老总的认可,随着每个月底薄薄薪水也日渐丰满,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迅速把我包围,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很快我就跳槽了。

    我应聘的第二家公司是做医『药』器械的,销售工作对于我来说有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一开始还心惊胆战地和人说话,生怕生意谈不下来,会被老板训话。但后来,我想想这样的工作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可以开阔眼界。这多少和我乐天派的『性』格有关吧。后来,我和客户相处得非常融洽,有的还成了不错的朋友。现在回想到当初销售业绩不断“攀升”的壮举,我还真感到一点点沧桑呢,销售最好的那个月,我们安徽分公司的业绩甚至超过了上海分公司,仅次于北京总部,所以决定再跳槽的时候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趁着自己还年轻,我还想多学些东西,如果有机会还想出国深造。销售工作虽然惊心动魄,不错的提成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但心理总觉得不塌实,哪天业绩不好了,随时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

    于是我应聘到了第三家单位,我的职位是人事主管,虽然工作也不清闲,但是每天晚上和双休日都有了固定的时间去重新“充电”,所以说呢跳槽的理由有千万种,但是薪水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还年轻人,只要手中有过硬的本事,还担心赚不到钱吗?现在我的薪水比起做销售的时候几乎少了一半,但是每天看着沉甸甸的书本感觉特别充实。

    据专家估称,一个人一生当中平均要换五到六次工作。而在美国,每个月换工作的人数有80万左右。望着身边乐此不疲的跳槽族,我还是要给学妹学弟一个忠告:跳槽当然好!但是别忘记了趁着年轻工作和学习要齐头并进啊!有时间多多“充电”!

    可言解说:刚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多数只能应付忙碌『逼』迫而来的工作,所以心态上难免紧张,生怕有什么失手和意外,所以干得多数卖力。但经历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会认识到学校里的知识已经不怎么够用,于是想到了充电,观念上已经转变了找份安稳工作干到老的。所以,待他们储备了足够的“电能”,这些能量是结合了社会工作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之后,他们的潜力将是巨大的。所以,心态上,此类人能够保持平和而稳定的心态确属不易。大约该算“放长线钓大鱼”的聪明人。

    个案3:

    跳槽心态:天生我才必有用

    发言人:秦小姐;年龄:24岁;所居城市:杭州;专业:财务管理本科;毕业:2年;跳槽次数:4次;经历过的职业:『政府』公务员—网络公司管理员—广告公司策划—杂志社编辑;月收入变迁:750元—1000元—1500元—2500元

    我可能是属于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女孩。当时大学毕业后,经过层层考试筛选之后,终于脱颖而出,成功进入一家『政府』做公务员,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眼看着那些在名气响当当的公司当白领的朋友,一个个穿金戴银,珠光宝气,这让我在朋友聚会时很自卑。于是,我开始在上班之余寻找更好的“落脚点”。

    谁料到那一年整个行业都太不景气,我好不容易跳进了一家网络公司之后两个月,公司就宣布倒闭!而偏偏此时的招聘单位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虽也收到几个公司的面试通知,但比较下来,和原来的单位也差不多,实力相当、待遇相当、职务也相当,然而我却认定“跳是硬道理”,于是,毅然辞了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她就感到后悔莫及。

    然后,当时,我特别着急,于是左右托朋友,进了一家据说还不错的广告公司,心想,按照我的文笔和实力,做个策划文案,写点创意该不成问题,谁料干了半年,不仅三天两头要加班,还要时时受主任的批评,实际上他自己也没有多少能耐,我开始还据理力争,后来被他骂得更凶,我只能苦水往肚子里咽。

    现在我已经跳到一家杂志社,每天和文字打交道,可能是找对路了,所以干了一个多月,公司就和我签约,提前转正。现在工作得很开心,所以原来几乎压制的自信又慢慢恢复过来了。

    可言解说:刚开始工作的小白领之间容易有攀比的心理,比如公司知名度、薪水、个人地位、消费水准等,这样一来,如果心理倾斜,容易造成不平衡,自怨自艾的不爽开始慢慢滋生。于是匆忙辞职,开始另寻码头,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的准确方向,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足以考验你脆弱的心理防线。所以,找对路的工作之前,你的心理状态也需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戒骄戒躁不是一句空话。

    职场顾问意见:

    林小姐:职业咨询公司总监

    高频率跳槽者,心理有待成熟

    有人说频繁跳槽跟心理不成熟有关,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一:刚刚从学校里毕业的大学生大都十分自信,对市场分析的能力不够,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总觉得大部分岗位都过于平庸。二:在与企业的磨合期里就产生跳槽是因为大学生对于磨合看得很轻,认为磨合不重要,适不适应三天五天就可以见分晓。三:认为跳槽可以充份证明自己的实力。而这些都恰恰又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所以对于那些跳得过于频繁的一个大学生,我还是想提个醒,当一切客观因素成熟的时候,跳槽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当然,跳槽前还得三思后行,不要随随便便地跳,就是跳也要跳得扎实、稳健,一步一个脚印。

    高先生:外资猎头公司市场部经理

    跳槽频率要与国际接轨

    根据美国的一项数据统计,美国每个月换工作的人数,约在80万左右。当然每个人跳槽的频率未曾有具体数字,但越来越壮大的跳槽一族,把换工作视为寻求自我提升与突破的有效渠道,认为“变”才是最安全的,才不易被竞争大『潮』淘汰。为此,有老一辈在惊呼,年轻人更换工作的频率也太快了一点,怎么就那么不踏实呢?这种担心实际上有些多余:比照世界上公认的人才流动率非常低的日本,我们的人才流动频率还不够快,日本人平均每一个人换工作的次数也达到了将近4次,在我国,只有23次。所以,如果你想换个工作,无可厚非。但至少,你得有一定有一定的经验,如果没什么职业资本,只是盲目跳槽,肯定也不可取了,跳槽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

    想跳槽前,请扪心自问:

    1、提问:你想换工作的念头每天都有吗?

    回答:如果是一时冲动、情绪低『潮』,那也只是两三天的问题,这不会让你每天都想换工作的。

    2、提问:我喜爱现在的工作吗?

    回答:每个人都希望寻找一份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经常有人按照爱好来寻找工作。其实,这并不容易。如果你能宽容地对待手头的这份工作,每天早起和工作时脸上都带着微笑,那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拿这种幸福去做未知的冒险?记住这句格言,“做你喜欢的事,钱会随后而来”。

    3、提问:如果换了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你能重头来过吗?

    回答:重新开始一份工作,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你周围的同事、工作环境,可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培养,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不断需要磨合的过程。如果你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那么你可能很难快速融合到这个新集体中。你有的被淘汰可能『性』很大。

    4、最后做决定之前,再问自己两个很关键的问题:

    a这个决定是不是与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愈来愈接近?

    b我会因此而活得更快乐吗?

    决定跳槽后,请深思熟虑:

    如果你已经铁了心,决定换工作,那么,在寄出履历表之前,再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希望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吗?

    2这项工作职务需要何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我有吗?

    3我要进入哪一个行业?它是我所熟悉的吗?从哪里收集到以上资料?

    4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如果还有不足之处是否需要再进修?

    这样,你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如果不是很清楚,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只是为了换工作而换工作,这是相当危险的转职念头。当你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之后,就该弥其不足、突其优势了。

    伊人职场 23 小资物语:人在职场你怎么穿

    你是否注意到,一贯沉闷、繁忙的写字楼里正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向来身着西服、套裙、领带之类职业装的白领人士,纷纷换上了个『性』十足的便装上班,令办公室颇有点派对的味道。特别是到了星期五,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相对宽松的气氛,平时西装革履的白领,在这一天可以穿t恤和休闲长裤、裙子,甚至牛仔裤,还可以将周末出行的背囊带到办公室。就连作风素来保守、着装最为严谨的金融行业,对着装的规定似乎也在变得宽松。尤其是白领女『性』,脱去一成不变的西式裙装,换上绣花的衬衫、印花的长裙、轻松的拉链外套……真

    时尚杂志为爱美的女人制定的具体方案就是:星期一要穿米『色』或灰『色』职业套装配中跟鞋,因为有例会要开;星期二,条纹上衣配ab长裤,因为已经投入工作,有企划书要赶写;星期三可以穿暖『色』调连身长裙,因为所有工作都已步入正轨;星期四,短上衣与雪纺长裙是绝配,因为今天下班后可以跟女友们晚间约会;星期六跟星期天是双休日,牛仔装、连帽运动衫、淑女装、百事流行鞋,只要能够让自己完全放轻松,怎么穿都不过分。那么,星期五呢?只有这星期五的便装,时尚杂志不经意间喊出了优雅口号——要穿出一份“不随便的感觉”。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星期五便装跟星期一至星期天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要你喜欢,只要简单随意,开身针织衫配阔脚裤、配连身裙,只要自我感觉良好,你完全可以从星期一穿到星期天。

    可口可乐公司曾经举办了一个名为“剪领带日”的party。男同事戴上淘汰领带,女同事拿上一把剪刀,在嬉闹玩笑声中,“咔嚓、咔嚓”领带被剪成几瓣……破领带至今挂在茶水间里,员工们的着装从此有了变化,由正式变得休闲起来了。

    原来,这就是当今最时尚的白领“星期五便装日”。据悉,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欧美。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肃稳重的西装被公认为是白领甚至成功人士的惟一装束。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工业化时代形成的统一、标准的生活方式与着装方式开始感到厌倦。于是,人们开始摒弃旧有的标准,开始了“随便穿”的风『潮』。在英国伦敦,越来越多的人士不再遵循上班服装的游戏规则,包装自我个『性』的形式更加普遍。而这时,一向有着洒脱、自由着装传统的美国也开始了“随便穿”的运动。于是,牛仔裤登上大雅之堂,上至美国总统下至平民百姓,纷纷穿上t恤、牛仔裤、运动鞋走向了工作场所。在亚洲,香港较早引进这一概念,提出“便装日”,这一天成了白领们笑逐颜开的节日。

    尽管“星期五便装”让白领们脱离了沉闷印象,变得自由、随意起来。可有时也会很尴尬。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事的苏琪是一个优雅的职业女『性』,她的优雅还表现在服饰上,比如,不允许衣服上有一丝皱折,鞋子总是保持一尘不染。但是,苏琪最近忽然优雅不起了,因为星期五要穿便装,她觉得自己彻头彻尾地充满恐慌。

    苏琪的第一次星期五便装是一条牛仔裤配民族味儿的半高领针织衫,非常之随便,跟三『毛』的撒哈拉风格接近,但是人家三『毛』的背景是沙漠,怎么看都相得益彰。而可爱的苏琪却身处现代化的都市写字楼,难免会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首战使她尝到了星期五便装的挫败感。此后,苏琪的便装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变得严谨起来,什么米灰『色』中裙啦,医生包啦,细锥跟皮鞋啦,统统在星期五登场。她以为便装就是保守着穿,但是看办公室的女孩子神秘兮兮地冲着她笑,她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便装这个问题上还是失败了。苏琪现在很怕星期五,每次穿了所谓的便装总是不知如何是好。一不小心,又把星期五便装变成了不随便的优雅装,苏琪冤着呐!

    一位职业女『性』说:“就办公室的着装来说,的确应该首先保证大方得体,既有时尚感,又不可过分张扬。但是可以尝试带休闲味、做工精细并体现个人气质、修养的职业休闲装。”这就意味着你的穿着必须符合公司的形象,还有你的衣着要有品味。从这个角度讲,写字楼里的先生小姐们,正面临着更严峻的着装考验。

    比如女秘书跟着上司出去见客人,拎着死沉的手提电脑,出入尊贵的甲级写字楼,那种地方的地面,多是光滑如镜的大理石,有点智慧的女秘书,一定不会穿三寸高跟鞋,而选择穿中跟。有句话说,女人在公司里的地位高低,跟她的鞋跟高低成反比。最好穿长及膝盖的短裙套装或者长裤套装,颜『色』温文尔雅,而且务必烫得笔挺。实在贪靓,系一条丝巾就算艳到家了。化淡妆,眉和唇统统不许触目惊心。镶满水钻的项链、巨大如冰糖的钻戒,请一律收起来,留到晚宴上再去争奇斗艳吧。首饰不是不可以戴,上班的时候戴一个低调秀雅的小小戒指,略略显示几分女人的妩媚,点到即止。颈里最好不要有拖泥带水的项链,耳垂上最好不要有叮叮当当的耳环,香水不要太浓,笑容不要太嚣张。嗯,做个职业女『性』,好难。

    伊人职场 24 职场丽人:office里的美丽运动

    都市女『性』由于生活习惯加上繁忙的工作,很容易忘记了锻炼,其实平时几个简单的运